大行小行为何争相调降存款利率?
证券时报记者 李颖超
近一段时间,各类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动作不断。大到国有大行,小到村镇银行,均纷纷加入下调存款利率的“大部队”。
实际上,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在自律机制引导之下已经落地了一系列调降存款成本的动作:一方面,今年4月份显现出,多家中小行对去年9月份存款降息潮流之后的补充下调;另一方面,今年5月初,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存款“类活期”短端利率(即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的水平管控。
下调存款利率也是银行应对净息差压力之举。从利好银行股价的角度看,存款利率的调降也是在扩展银行的盈利空间。
由于利息净收入是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净息差也被视为银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下行压力有目共睹,存款成本管理仍为银行稳息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银行业也在积极主动调整负债端业务,其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占比和低成本核心存款占比,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各家银行稳定净息差的主要策略。此外,还强调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加强市场利率研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精细化管理。
业界普遍的看法是,在当前市场利率环境下,银行体系控制高成本核心负债动力较为强劲。但有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宏观环境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居民储蓄意愿持续攀升,有着较为强烈的避险需求,风险偏好较低,投资、消费意愿不振。
从2022年情况看,银行体系负债端呈现出一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1年期以上存款增量占比明显上升。而今年情况是,受经济复苏走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较低,货币交易性需求仍然偏弱,企业与居民存款均继续呈现明显的定期化特征。
基于定期化背景,高定价定期存款必然推动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走高。特别对于头部银行而言,因核心负债占比更高,受存款定期化拖累更为明显。光大证券一项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定期存款占境内存款的比重为53.2%,较年初提升2.1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利率调降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下行通道或被打开。部分银行也在根据国家政策不断调降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支持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放眼整个市场,存款利率调降,某种意义上也正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资金从定期化走向投资化、交易化,即部分存款资金或许转而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为资本市场带来潜在的增量资金机会。
总体来看,存款收益下降后,居民进行消费与理财投资的动力与意愿可能会适度增加,有助于促使广义流动性转化为剩余流动性,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此外,配合终端贷款利率的下降,居民企业借贷意愿也会有所提高,进而助力信用企稳。
责任编辑:刘德宾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