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之后,怎么把乡亲的小麦卖出去也很重要
一场罕见“烂场雨”,导致河南多地小麦受灾。农户地里那些发芽的新麦,又将何去何从?
据界面新闻报道,6月6日下午,周口市沈丘县老城一中附近的一家面粉厂负责人表示,“我们一般都是收陈麦,一斤陈麦1.55元左右,不会收新麦。”其原因是出芽的小麦会影响面粉质量,“为了保持质量稳定,我们只能收购陈麦。”
面粉厂不收新麦的情况,并非在一地出现。此前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商丘市虞城县一家面粉厂发布的“2023年新麦一律拒收”的通知称,只收陈麦换面,2023年新麦一律拒收,希望农户可以理解。
针对连阴雨造成的小麦受损,近日,河南漯河、周口、平顶山等地公布了受损小麦的收购方案。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对于只能用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由当地政府分类做好收购,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最大限度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事实上,连日来,河南各地加速推进小麦抢收工作。截至6月6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6226万亩,约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73%。而随着夏收攻坚战进入决战阶段,今年小麦收购正成为必须接续打好的另一场“硬仗”。多地公布受损小麦收购方案,正是对此的及时跟进。
小麦收购价格,是种粮农民关心的焦点。从目前各地公布的方案看,今年河南受损小麦收购价普遍在每斤0.8元-0.9元左右,低于国家公布的2023年小麦收购最低价(1.17元/斤)。但要指出的是,这里面的收购价仅仅是特指受损小麦,也即主要是超标小麦,并且属于政府收购的兜底价,不宜将之与国标价格进行直接对比。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此次阴雨灾害天气只波及河南部分地区,并且还有不少地方的小麦由于抢收及时和烘干到位,质量也并未受影响。也就是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今年所有的河南小麦都受损或超标了。在当前的小麦收购季,要防止给整个河南产小麦贴上“受损”“超标”的标签,从而扰乱正常的市场收购秩序。
对于个别商家今年“不会收新麦”的现象,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针对性的信息发布,消除市场主体的忧虑,防止非理性市场行为的蔓延。目前,相关方面已明确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夏粮收购执法监督,重点查处压级压价等违规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落实好这方面的市场监管工作,在今年尤显重要。
事实上,河南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于超标小麦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定向销售、分类处置、全程监管的原则,妥善做好收购工作。
其中,对于只能用于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由当地政府分类做好收购,也即提供兜底保障,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而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要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这种分类处置,将定点收购与市场化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大程度维护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托底之举。
但“两条腿”走路的收购模式,也给相关政策的执行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细化分类处置措施,完善配套预案和服务工作,如提前确定收储库点,合理布设收购网点,以方便粮农卖粮,也提高市场主体参与收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好精准分类标准,把好粮食质量的监督关口,既要保障好未受损的小麦能够按照正常市场价格顺利出售,也要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河南是产粮大省,在今年遭受灾害天气影响的背景下,确保夏粮收购市场的稳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本地粮农的实际收益与种粮积极性,也关系全国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相关方面必须在应对措施上打好提前量,尽最大努力协调好各方关系,真正以精准分类 政策托底,将灾害天气给种粮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最低。
如果说前期的合力抢收是第一关,那么做好眼下开启的收购工作,则同样是不容大意且必须迈过的第二关。
撰稿 / 吴振(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光博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