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生在四川,死在山东!这支没有完成任务的草鞋军,却永受后人尊敬
14336

生在四川,死在山东!这支没有完成任务的草鞋军,却永受后人尊敬

诺哈网2023-06-07 12:24:360

这是国战!我们要打得很光荣!

每年的3月中旬,你会想到什么?北方暖气停供?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时正是台儿庄战役开始的时候——81年前的今天,一支来自大后方的烂部队,在离家几千里之外,面对骄悍的鬼子,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台儿庄,是抗战的图腾,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鲁西南小城,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81年前,这里汇集了那些来自中国各地的杂牌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滇军、桂军,他们用劣势装备,以血肉相搏,赢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胜。

川军是各支地方军中装备最差,人员素质最低的一支,战绩也不出色——没有守住阵地,伤亡比对手大几倍,更没有歼灭性的战果。然而,他们又是受到赞誉最多,最令人感动的一支。

▲骄横的矶谷廉介

赞誉和感动,来自这样强烈的对比——川军几乎没有出过四川,形象糟糕,装备低劣,战力很菜;而他们的对手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却是日本17个常备师团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被日军作为现代化师团的样板,内部代号铁兵团,是日军的一等主力。

二者之悬殊,就如同军武菌 VS 泰森,素来重视情报的日军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把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排了个序,依次是中央军、桂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垫底。

应该说这个排序是道理的,中央军在淞沪抗战中一度打得日军连连后退,其它各支地方军,人员素质、组织度和装备,也多少有些可取之处,唯独“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行。

在来到山东之前,川军在山西已经和日军遭遇过,不仅仗没打赢,还伤亡惨重,遭到阎锡山的鄙视和嫌弃,把川军赶出了自己的防区,好在李宗仁收留了他们——“川军总比草人强”,并且给川军补充了给养和弹药,弃儿一般的川军上下感激不已。

再来看日军,在和川军遭遇之前,第10师团从天津一路南下,顺风顺水,连下泊头、德县、济南、兖州,狂妄之极。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不愿与日军硬拼,不战而弃济南兖州,致使徐州北面门户洞开,滕县成为津浦路上最后一个能拱卫徐州的重镇——这个任务落到了川军22集团军身上。

为什么不派战斗力更强的部队呢?因为李宗仁也实在无兵可用,中央军要用于决战,其它各路地方军还要阻击另一路来犯的日军第5师团。

▲单比火炮,川军已无胜算,因为火炮数量为0

于是,抗战史上正面战场非常极端的一幕出现了——中国军队中战斗力最糟糕的部队,即将对阵本来整体战斗力就比中国军队高出一大截的日军中的一流精锐!

这个仗有什么悬念吗?根本没有……但是,抗日报国,虽死无悔!

122师师长王铭章在家书中写道:

“现在日寇入侵,国家危在旦夕,我军已请准出川抗日,我知道这次抗日战争,我们是以弱对强,当然要付出代价,此次出征,我很可能为国战死,如果我为国战死了,这是我的夙愿,如果我死后,好好抚育儿女,亚华(王将军之妻)还年轻,不必孀居,可以改嫁,任何人不得阻拦……”

日军进攻滕县的部队是由少将濑谷启担任支队长的“濑谷支队”,装备精良,配有两个装甲车中队,两个炮兵联队加四个炮兵大队,一个机枪大队,还有装甲列车两列,飞机45架,突击兵力为两个步兵联队,总兵力为12000人。

▲这算是川军最厉害的武器了

而川军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是重机枪和手榴弹,旅以上才配有无线电,《第二十二集团军关于滕县战役的战斗详报》记载:“第41军、第45军两个军合计虽为4个师,而实际……每旅不过一个团之众,总兵力不过两万员名,主要武器为川造步枪、手榴弹,少数机关枪与数门迫击炮而已。”

川军总指挥为孙震,他将重兵部署于外围,第122师长王铭章任前方总指挥,镇守县城。1938年3月14日,濑谷支队在飞机和战车的掩护下,开始对滕县发起猛烈进攻。矶谷本以为不用一天就能荡平装备低劣的四川军,却不料这些穿草鞋的矮汉子竟如此顽强——深井、界河、普阳山和龙山等主防御阵地,炮火猛烈的日军虽然给守军造成较大伤亡,但仍然没能前进一步。

▲日军迂回路线

狡猾的矶谷见正面进攻不能得手,便以三千余人的兵力从侧面进行迂回,直取滕县县城,攻击的主力为日军步兵第10联队,这同样是日军中的老牌劲旅,成立于1874年(明治7年),历经西南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无败绩,联队长为有“鬼赤柴”之称的赤柴八重藏大佐。

▲虽然不算轻敌,但滕县血战前的赤柴仍然表情轻松

显然他对结果很乐观

略通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凡能被称为“鬼”之人,必然能力不俗。赤柴八重藏从陆军小学、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一路毕业升迁,来到中国后也未逢敌手,麾下有5000精兵,装备精良,现在又绕过了重兵防守的外围,滕县城墙就在眼前!

不过,与狂妄的矶谷相比,身处一线的“鬼赤柴”还算务实,他在战前曾亲自化妆侦察,并且对特地对部下交代——

“四川军如同日本本州北部的县民一样很有耐性,能吃苦,他们穿草鞋,在山地的行动极为巧妙,兵员多为招募的新兵,其素质为低劣,但干部里也有直接受蒋介石教育的,不可小看……”

▲《正者无敌》的高潮部分正是滕县保卫战

防守县城的川军仅有16个连和500人的地方部队,加起来不过三千多人,外围部队被日军阻击不能返回,而第10联队装备和兵力皆占优。面临如此情况,王铭章将能调动的兵力全部收缩回城,以城墙为依托抗击日军。

冷兵器时代的城墙仍有作用,高大的城墙阻挡了炮火,东门一度被轰塌,也能迟滞日军步兵,躲过炮击的川军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狠狠地教训了鬼子——简陋的手榴弹,反而成为日军最为恐惧的武器。

▲整个抗战中,手榴弹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第10联队1938年3月16日的战报记载:

“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前进到外城东门附近城下时,遭遇川军,一阵手榴弹战,一致陷入困境,不得不暂停攻势……”

吃了亏的日军改变战术,以三个小队间隔一百米轮番冲击,仍然被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第10联队的队史中记载:“面对当时所受到的顽强抵抗,赤柴才知道此番攻击滕县,不是那么容易……”在战后总结中更有这样的文字:“要极力避免敌人用手榴弹顽强与我们决战”

▲日军绘制的滕县东门附近“突入点写景图”

至16日下午5时,日军共发起六次冲击,前五次均被“手榴弹战”击退,第六次白刃突击终于冲入东门。然而战斗意志高涨的川军当夜即发动夜袭,夺回了东门!

更有甚者,就连赤柴本人都差点丧命——川军的一发机枪弹,在打穿了一名日军士兵,一名机枪队长后,击中赤柴背部,致其重伤,如果不是因为威力减小了很多,赤柴当时就会被击毙!

▲日军的89式150mm火炮

夯土城墙经不起这样的炮轰

3月16日夜,毫无进展的日军不得不调来了12门150mm重炮,猛烈轰击滕县,“炮兵占领发射阵地,火力猛烈,第一炮即命中城门,步兵甚为感激……”17日晨6时,滕县南门被轰开一个20多米宽的缺口,守军全部被倒塌的城墙掩埋。

日军立即从此处蜂拥而入,战斗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巷战!已经承受了惨重伤亡的川军,仍然死战不退,伤员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瘦骨嶙峋的士兵与强壮的日军白刃肉搏!人一个又一个倒下,眼看涌入的日军越来越多,部下已所剩无已,王铭章给上级孙震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

“本日无友军枪声,想系被敌阻止,决以死拼,以报国家!”

▲《血战台儿庄》中对王将军殉国做了艺术化处理

实际上他是壮烈战死

他随即收拢剩余部队向西门转移,继续抵抗。在滕县西关电灯厂,他率领警卫排与日军进行了最后的拼杀!在西门城楼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下,王铭章身中7弹,胸部被打穿,壮烈殉国,参谋长赵渭滨同时牺牲,此时,是3月17日下午3时。

王铭章牺牲后,残余川军继续与鬼子死战,到18日下午日军才完全占领滕县。守军仅124师副师长税梯青率数百人由北门突围,其余两千余人全部牺牲——防卫滕县的川军,以惨重的牺牲血战4昼夜,毙伤日军千余人,无一人被俘,为台儿庄的布防赢得了宝贵时间。

李宗仁在电报中向蒋介石汇报:

“查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

滕县血战,装备最差、战斗力最弱的川军并没有完成任务,他们没有守住县城,也没有大量歼灭敌人,但是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在这个山东小县城,日军遭遇了开战以来最为顽强的抵抗——鬼子第一次被打痛了。

活到战后的日军士兵栋田博在《分队长之手记—台儿庄血战记》中写道:

“特别是我所在的10联队,损失惨重,当时听说也有国民前往冈山的联队长府邸扔石头一事,家乡的《山阳新闻》也连日报道战死者,负伤者名单,可谓多不胜数,回国后联队长在国民的怨声载道中也不得不离开自家府邸,四处躲藏……”

▲蒋介石为王铭章将军的题字“死重泰山”

王铭章被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拨款1.2万元治丧,举行国葬,并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1984年9月,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王铭章将军为革命烈士。

“鬼赤柴”因为在台儿庄战役中的糟糕表现,被贬为“陆士学生队长”,侥幸活到战后,1977年死去。矶谷廉介战后被列为战犯,关押于东京巢鸭监狱,1952年假释,死于1967年。濑谷启在朝鲜被苏军俘虏后引渡给中国,1954年自杀身亡。

这些鬼子竟然活得比我们的英雄长,这的确令人愤恨。但是,如果没有那些来自祖国各地的英雄,没有他们的浴血死战,连这个结果都不会有,我们只会成为亡国奴。

7年后,日本投降了,记者范长江这样总结川军抗战:

“昔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到不过渭水,姜维九伐中原,始终末出陇南一隅之地,今川军竟横贯几千里外,勒马泰山边,西望巴蜀,东指扶桑三岛,四川军人之光荣,实亘古以来所未有。故上至将校,下至士兵,皆表现为一致愉快之心情。”

这是川军的光荣,更是全中国人的光荣,这一切,自滕县始——生在四川,死在山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