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生在陕西,死在山东,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14198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生在陕西,死在山东,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诺哈网2023-06-07 04:39:310

昨夜梦中炮声隆,朝来榴花满院红。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

今天的主题是西北军——开头那首诗,正是西北军将领黄樵松写于台儿庄战役期间。

在抗战中,有“中国斯大林格勒”之名的战役有好几个,比如衡阳、常德、石牌的保卫战。论惨烈程度,这几战担得起这个名,但要说跟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形似的中国战役,恐怕非台儿庄莫属——都是背靠河流(伏尔加河、大运河),都是用巷战拖住强势敌军,都是在苦战后两翼包抄取得胜利。其实,如果按时间顺序,应该说斯大林格勒是特大号的台儿庄才对。

坚守台儿庄,以残破之师死战不退,顶住精锐日军的猛攻,打出壮烈一战,赢得关键时间点的部队,就是西北军!

▲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冯玉祥

西北军分为大小两支,1912年初,河北滦州的新军第20镇和第6镇起义反清,冯玉祥为参谋总长。起义虽然失败,但冯玉祥凭借与陆建章(袁世凯亲信)的姻亲关系,不仅没事,还被招入“左路备补军”,成为第二营的营长——这是西北军的源头。

这一个营很快就因为镇压陕西白朗起义而被扩充为一个旅,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闹剧后,又扩充为一个师,15个团,兵力达3万人。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又在河南征兵一万人,自称“国民军”。1926年,冯玉祥被段祺瑞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国民军改称“西北陆军”。冯玉祥并未参会,听说名称被改,也只能认了——(大)西北军就是这样来的。

小西北军出自于杨虎城,其实是单独一支,如果被叫作陕军可能合适,因为他本人就是陕西蒲城人(冯玉祥是安徽人),投身军旅是从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的陕西护国军、靖国军开始的,官兵也多为陕西人。

杨虎城于1924年加入北伐,1929年投入蒋介石麾下,参加了蒋唐战争(蒋介石 VS 唐生智)和中原大战,期间还和冯玉祥交过手——大小西北军之间还打过一仗。

▲貌合神离,最终还是大打出手

中原大战,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反蒋,他的西北军一度打得中央军招架不住,但老蒋对付军阀很有一套,使出收买和分化的暗招,又获得了张学良和滇军的支持,冯玉祥的部下倒戈不断,最终失败,余部被蒋介石和张学良收编——西北军就此瓦解。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宋哲元

不过西北军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西北军的吉鸿昌、孙连仲和宋哲元等部,尽管被蒋、张收编,但依然被视为杂牌,不遭待见,所以保留了自身特点和一定的独立性,习惯上仍称之为西北军。

冯玉祥出身贫苦,官兵多来自下层人民,有官兵一致和爱民节制的传统。冯玉祥一直要求官兵要吃穿一样,兵未住定,官不入舍,军官寒不披裘,暑不张盖,这一点倒是与红军有点像。

▲平时冯玉祥就穿这一身,与普通士兵无异

冯玉祥文化不高,但凭借直观认识,也能看出日本的野心,认为日本是“所有的帝国主义中,算是最蛮横有劲的一个……最凶恶最残酷的敌人,就是同文同种髙唱共存共荣的日本帝国主义。”

他还亲自编写了《国耻歌》来教育士兵——

“军友们,大聚齐,我把如今的事来提一提,恨又恨,国家受人欺,甲午年,日本来侵犯,夺我大沽口,赔款割台湾……”

这种教育简单粗暴,但效果很好,据当时的士兵回忆,“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每当唱起这支歌时,全身的血液顿时沸腾起来!”

共产党对西北军有这样的评价——“冯军之纪律与战斗力,实较一般的北伐军为好。”日本战史学者波多野善大则说:“这在当时军阀的私兵集团中是要数第一的了”。

西北军装备不佳,因此更重视单兵素质,强调白刃战和刀术,敢于近战,宋哲元部29军的“大刀队”曾在长城抗战中的喜峰口战斗中给日军造成千余人的伤亡。虽然大刀队实为手枪队,大刀也并非主战武器,但西北军的大刀从此成为抗战一大象征——广为传唱的《大刀进行曲》副标题,就是“献给29军大刀队”

七七事变前夕,驻华北日军邀29军的军官在北平怀仁堂“联欢”,日军中佐松岛气焰嚣张,故意拿出日本军刀“表演”刀术挑衅。曾在喜峰口砍过日军脑袋的38师114旅旅长董升堂,立刻拿出一柄刃口带缺的大刀与松岛对舞。松岛色挠,只得收刀鞠躬退场。接着,独立26旅旅长李致远又来了一套“破锋八刀”,日军官不敢妄动,这场鸿门宴草草收场。

▲孙连仲,参加过军阀混战

围剿过红军,最终扬名于台儿庄

另一方面,冯玉祥和他手下的将领,在当时那种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又不免有“保存实力”的小农意识,冯玉祥自己就曾八次反叛,联共又反共,投蒋又反蒋,故而在民间有“倒戈将军”之称,他的部下当然也是有样学样,甚至还出过几个汉奸(石友三、吴化文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坚决抗日还是西北军的主流。

▲几个关键地点

西北军影响历史的行动,一是参与西安事变(杨虎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在长城抗战和七七事变中的抵抗;三是血战台儿庄——台儿庄大捷,西北军不仅参战,而且应位列首功!

1938年初,日军欲夺取徐州,兵分两路夹击徐州屏障台儿庄,一路是从青岛方向而来的第5师团(板垣师团),另一路是经天津、济南而来的第10师团(矶谷师团)。西北军的第一功,便是血战临沂,击溃第5师团!

防守临沂的部队为出西北军的庞炳勋部第40军(张学良收编),说是一个军,其实只有5个团,在第5师团的猛攻下,40军退守城郊,依托河流和城墙顽强抵抗,日军一时受挫,然后展开了更加疯狂的进攻。

庞炳勋眼看就要顶不住时,同出于西北军的张自忠率59军杀到,渡过沂河抄了日军后路,日军败退。日军补充了预备队后再次扑来,企图抄张自忠的后路,张自忠随机应变,又抄了这支抄后路日军的后路……40军杀出夹击,日军大溃,伤亡达上千人,一名大佐被击毙。

板垣师团受挫,矶谷师团孤军冒进,犯了兵家大忌。然而,骄横的矶谷廉介虽在滕县一战中小有损失,但信心满满,甚至觉得机会来了——坂垣这蠢货败了?哈哈,拿下台儿庄的功劳全归我了!他狂妄地宣称,天下的军队,在第十师团面前,全部都是挡路的蚂蚁!

▲西北军的对手之一

1938年3月22日,第十师团63联队的福荣真平大佐接到了“濑支作命第35号”(“濑支”即“濑谷支队”)命令——“命步六三第二大队,偕同联队炮一部,野炮兵第一大队主力……于明二十三日向台儿庄附近前进,占领并确保同地附近运河一线”。福荣真平随即编成了“台儿庄派遣部队”,于23日上午向台儿庄进发。

▲池峰成(左)因台儿庄的功绩

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坚守台儿庄的部队,正是西北军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30军31师,师长池峰城,该军兵员大部分来自陕西,尤其善守。孙连仲曾在山西力战日军,麾下冯安邦的42军几乎拼光,此时只有三个师加一个旅,但李宗仁认为,“孙部原为冯玉祥的西北军,最善于防守”,依然被布置于台儿庄这个关键地点——他们即将成为让日军头痛的“挡路蚂蚁”。

3月24日,台儿庄防御战开始了——池峰成接到的命令是坚守三天,但谁都没料到,这将是一场半个月的残酷厮杀!

▲从空中俯瞰,台儿庄环水,有城墙,利于防守

台儿庄其实不大,所以庄内只有184团(团长王烈武,后为王冠五)。率先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为63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安永兴八中佐),日军进行了一小时的炮火准备,轰塌了东北角城墙,200多日军旋即冲入——似乎这又是一次轻松的攻击。

入夜后,184团数百壮士,斜背大刀,胸挂四颗手榴弹,在营长李年新的带领下发起反击,付出惨重牺牲后,夺回了北关通道,将突入日军封闭。几十名日军退入城隍庙顽抗,全部被西北军放火烧死!

▲日军情报工作做的很细

台儿庄城墙数据一清二楚

吃了一亏的安永兴八叫苦不迭,向上司福荣汇报:“弹药已全部耗尽,靠现在之兵力没有任何成功指望。敌兵力至少有五至六千名,且装备优良,又顽强善战……”并提出了增兵、飞机轰炸、补充火炮等要求。

▲日军绘制的台儿庄要图(27日攻势)

27日,得到重炮和兵力增援的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日军新增的重炮将台儿庄炸成一片废墟,城墙再次被轰开缺口,日军两个中队突入,但遭到了顽强抵抗,日军士兵涩谷升回忆:

“手榴弹如雨飞来……数人中弹倒毙,其惨状实为人间之地狱……步兵几乎全员倒毙,手榴弹仍如雨飞来……经激战方得占领城市之一隅,我方已阵亡半数以上云。”

孙连仲下令外围27师和30师反击牵制敌军,同时各派一个营(27师158团3营和30师176团3营)渡河增援。176团3营营长仵德厚(陕西三原人)亲率40名敢死队员冲锋,战至午夜,日军被压缩至西北城角,仵德厚的敢死队仅剩下13人。池峰城亲自接见,每人奖大洋30元,他们却不肯收下——

“我们以必死的决心去战斗的目的,是要确保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不做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是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如果收下了钱,我们将对不起死难的弟兄们!”

日军63联队全部赶到后,炮火和攻势更盛,一天之内7次冲击,西北军寸步不让,形成了惨烈的混战。日军攻击艰难,竟然使用毒气,无任何防化措施的西北军经常是整连阵亡!

为鼓舞士气,孙连仲将指挥部前移到距离台儿庄仅两公里,处于日军山、野炮射程内的村子里,池峰城则将伤亡过大的部队缩编为3个团(包括庄外),7个营,继续与日军鏖战!

▲生在陕西,死在山东!

在战斗间隙,西北军将士表现出了非凡的乐观主义精神,据31师参谋主任屈伸所著的《台儿庄会战亲历记》记载:

“台儿庄城内之敌继续挣扎……然而我军更加振奋,士气旺盛……每到下午间歇时,有些军官在运河北岸河堤死角嬉戏,引吭高歌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也有拉二胡唱京剧的:‘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其他记者亦有“台儿庄城内的残酷战斗中,仍有音乐声”的报道,日军也有听到中国军人高唱歌曲的记录。几十年后,这种乐观昂扬的精神,依然能深深打动我们。

战斗日趋白热化,日军一天只能推进几十米。西北军的决死勇战令日军困惑不已,在一本缴获的日军笔记本上写着这样的句子:

“四小时占领天津,六小时拿下济南。为何小小台儿庄,久攻不克如此难?”(好像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之惑啊……)

▲鬼子的薄皮豆丁,咱们得拿命去炸!

城外的战斗也很激烈,日军战报中记载:

“(敌军)决死奋战,据壕死守,士兵全部均抵抗至最后。视其七十九个战壕,尸体垒垒,令人感叹。透过传译劝告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海,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并非日军所独有之事……”

激战到4月3日,日军第10联队和第63联队被牢牢吸引于台儿庄,板垣师团的坂本支队也在向台儿庄靠拢,但遭到汤恩伯20军团阻击,被毙千余人,敌后抗日武装更是一直在破坏交通线。感觉不妙的濑谷支队进攻更加疯狂,一度占据了台儿庄五分之四,《朝日新闻》甚至已经宣布完全占领台儿庄。

此时第二集团军伤亡已达70%,时间也大大超过了原定的三天,孙连仲恳请将守城部队撤到运河南岸休整,但李宗仁深知战机间不容发,他要求西北军坚持到底:

“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

▲184团团部设于庄内清真寺

外墙上至今仍密布弹孔

素以忠厚和爱惜部下著称的孙连仲,此时下定了必死决心——“当兵的死光了,你们(军官)就填进去,你们都填光了……老子,就来填!”

已经无兵可用的池峰城下令炸毁浮桥,勤杂人员全部补充到一线,背水一战!4月4日夜,72名敢死队员身挂手榴弹,持短枪,背大刀,吟诵着“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的绝命诗,冒死杀出!

连长王范堂(陕西石泉人)率57名勇士攻击西北角,他们悄悄攀上城墙,猛然砸出100多颗手榴弹,然后杀入敌阵近战肉搏……阵地夺回后,只有13个人还活着,仵德厚第二次带领敢死队冲杀,最后仅剩2人……日军万没料到,对手似乎都快死光了,竟还有如此的爆发力!一夜间,台儿庄被收复大半。

▲台儿庄外阵亡日军掩埋处

到4月6日,滇军已截断日军后路,中央军包抄到位,濑谷支队见势不妙,立即以“没有接到攻占台儿庄命令”为由“撤退”了。7日凌晨1时,第二集团军和20军团全线反攻,庄内残余日军被消灭,败逃的日军被大量杀伤,台儿庄战役以胜利告终!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西北军夺回中正门的镜头

平静下来的台儿庄战场,景象依然惨烈——

“各村房屋几乎全被摧毁,有的余烬尚未熄灭,军民尸体遍地可见……只要有一个尸体,就有一枝步枪一挂子弹……街道上手榴弹碎片有三四寸厚……有的射击孔伸出一支步枪筒,用手往外拉枪,竟然呼的一声射出一粒子弹,原来死者的食指仍扣着扳机,往外拉枪用劲,所以击发了,几乎每屋都有阵亡士兵……”

▲全营,都在这儿了……

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胜,日军死伤万余人。坚守台儿庄的这群西北汉子,这些原来被认为是“反复无常”的西北军,无疑是赢得胜利的首功之师!

他们付出了重大牺牲——27师剩下不到2000人,原有8000兵力的31师,仅余1400人,4个团长3个阵亡,12个营长10个牺牲,一个师拼成一个团——但是,他们赢了!

▲矶谷:老子居然捞到了蝗军第一大败?八嘎!

但,切腹是不可能的……

单纯从军事上讲,台儿庄一战并不是转折点,更没有改变中日的力量对比,中国军队的伤亡也多于日本。但这场战役又确实是一个转折,这些几乎死光的杂牌军,豁出命来,只为证明一个理——“不可战胜”是不存在的,鬼子打得败!坚信这一点,就能把这口气撑到底,就能把鬼子拖进最不愿意进入的持久战大坑,抗战,就有希望!

▲抗日英雄张自忠

西北军涌现出了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孙连仲、冯治安、刘汝明、张自忠这样的抗日名将,他们大多坚持在抗日一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张自忠还是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者。

抗战结束后,29军一部在淮海战役中起义,加入了解放军,杨虎城的部队在西安事变后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1946年在孔从周带领下起义,成为陈赓的部下。孔从周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炮兵工程学院院长。

38军——有没有联想到什么?是的,这正是解放军38军这一番号的首现,因为周恩来对这支出自西北军的部队有过承诺:

“抗战以来,我们没有分化和瓦解过任何友军部队。(38军)17师是虎城先生的部队……我们仍保留该师原来的番号……有一天虎城先生出来要带兵,我们一定让它再回去。”

▲两次率队冲杀的仵德厚老人熬过了艰难岁月

成为活着的抗战传奇!他于2007年去世

1948年11月,原东北民主联军一纵在全军番号调整当中,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谁都没想到,这个源自于西北军的番号将会名扬天下!

▲参加过台儿庄血战的老兵,许多事都不记得了

但砍鬼子的刀术永远不忘!

回望过去,消失于历史尘埃中的西北军只剩下了些许遗迹,虽然有过内战中的反复,还出过一些汉奸(石友三等),但仅凭台儿庄一役,也足以让这支以西北冠名的杂牌军被永世铭记!

2011年9月23日,在台儿庄古城西门城墙北侧,发现了两具与钢盔和步枪相伴的遗骸,经山东大学人类学和考古学专家鉴定,确认为在台儿庄保卫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年龄在25岁和35岁左右,姓名已无可考。

遗骸出土之处,正是当年西北军“57把大刀”夜袭日军的血战之地。2012年4月8日,枣庄市上千名群众、抗战老兵及子女,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两位无名英雄安葬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西侧的无名英雄墓地。

这一刻,当年那残垣断壁间,伴随着血与火,高亢、嘶哑、带着秦腔的《大刀进行曲》仿佛穿空而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