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活活熏死美国大使,现在又让美军仓皇跑路,这国怎如此危险?
【军武次位面】:秦锋

对于美国人而言,这是一个伤心之地
不久之前,美国宣布出于“安全原因”从利比亚撤退了自己驻守人员,随着美军气垫船载着美国人撤离的画面又一次曝光,利比亚这个国家又一次出现在了舆论的视野当中。

▲福克斯新闻报道,出于安全考虑,
美军决定撤离利比亚首都

▲用于接应人员撤离的陆战队气垫船
(上面貌似还搭载了一辆步兵战车)
图源:美联社

▲美军气垫船接应当地工作人员
撤离利比亚 图源:美联社
看着现在美军撤离的匆忙场面,再想想当年联军轰炸利比亚的风光,很多网友都不禁慨叹,利比亚最终还是毁在了战火之中。

▲2011年,美军发动攻击卡扎菲政权的
“奥德赛黎明”行动,图为美驱逐舰发射巡航导弹
2011-2019,枪炮声在利比亚足足响了八年,但是属于利比亚人民的曙光却并没有在卡扎菲倒台之后到来。混乱、动荡、战火依然充斥着这个国家。
很多时候,许多网友在看到中东地区的战争画面时都会大加嘲讽其武装人员的战斗素质,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更多的还是无奈与悲哀。

▲利比亚街头的武装人员
比如上图这个红衣小哥,从他笨拙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既不会用枪,也不会隐蔽,打出去的子弹可以说除了听响以外,没什么实质性作用。如果没有内战的话,他本应该是利比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或青年学生;如果可以选的话,他一定不会选择拿着机枪在那跟人对射。

▲逃难的难民。全部家当都在肩膀上了
今天的利比亚对于除了战争贩子以外的各方参与者而言,都可以算的上是一个伤心之地了,即使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在这片土地上也流了相当多的血,美国建国两百多年以来,唯一一个被敌对武装用浓烟熏死的在任大使,就倒在这片土地上。

▲J·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
(J. Christopher Stevens)
本期《军武电影》,我们就从一部还原度很高的电影说起,来谈谈这次令美国人很伤的袭击事件。

《危机13小时》是美国导演迈克尔·贝的作品,公映于2016年1月15日,它的故事主体就是发生在2012年9月11日的班加西袭击事件。
它是一起由游行示威演变成的针对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等政府机构的武装袭击事件,该事件最终导致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在内的四名美国人死亡。
危险的国度
本片对利比亚局势的还原还是十分真实的,开头一段美国工作人员被武装分子拦下接受检查的戏码,就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弥漫在街头当中的火药味。

▲有枪就是草头王
拉起队伍就劫道,已经是利比亚的常态

▲在军武之前的节目当中,我们嘉宾的实际遭遇
和电影中的故事几乎完全吻合
这一期节目,大家可以在B站
“军武大本营”内搜“侣行夫妇”观看
在真实的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实际上美国驻利比亚的工作人员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危险,他们曾多次向上级反应,请求加派守卫人员改善安全环境。2012年4月,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甚至还遭人投掷过简易爆炸物。但是他们的求援申请最终都没有得到批准。

▲历史上,美国驻外机构曾多次被攻破过
图为1968年1月,美国驻南越西贡使馆被攻破
2012年9月11日,正值“9.11事件”纪念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外爆发了反美示威游行(由于美国上一任驻该地的领事辞职了,新任的还没有到,所以史蒂文斯大使来暂时主持一段工作)。

▲美国驻中东地区的外事机构时常会遭遇
一些抗议示威,图为2012年发生在美国驻开罗使馆
的示威活动,图片来自路透社
不作为的官僚
当地时间晚上9时30分左右,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突然被数十名来历不明的武装分子包围,而此时领事馆内只有雇佣的当地保安人员和包括史蒂文斯大使在内的8名美国人。当地的安保人员实际上只是拿钱混日子的样子货,这一点在电影里也被表现了一番。

▲老兵们早已看穿了一切
由于不是真正的大使馆,只被上级官僚们定义为“临时性的外交住所”,所以驻班加西领馆并没有按安全标准建设,也没有派驻美国海军陆战队守卫。

▲正常情况下使馆要建设成这样的模式
外墙要用防爆墙,还要和别人的建筑拉开距离

▲陆战队使馆警卫团(Marine Corps
Embassy Security Group)
也没有派驻,图为驻萨拉热窝大使馆的警卫团
总之,驻班加西领事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是应付差事的样子工程。

▲主角们的吐槽
那边的官僚应付了事,这边驻班加西的CIA(美国中情局)秘密情报站也没好到哪去(在距美国领事馆约1英里的地方,CIA建了个情报站)。驻班加西情报站的CIA主管领导对驻站GRS(Global Response Staff,全球反应队员,从美军精英部队的退役人员中招募而来)的态度十分冷淡。
在电影里CIA领导的官僚作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潜台词:你们是我们雇来的,
搞清楚谁是领导,让你干嘛就干嘛

▲潜台词:我们都是上过名牌大学的
精英谍报人员,你们大头兵算什么?
9月11日晚间,包围美国领事馆的武装分子刚一动手,之前留下的安全隐患就全都暴露了出来,领事馆雇佣的当地保安刚一交火就被击溃了,武装分子十分轻松地打进了领事馆内部。

▲一触即溃
领馆内的美国工作人员见势不妙,按应急预案紧急撤进了领事馆内的安全屋躲避。武装分子进入领事馆后,由于并没抓到预想中的大使等“大鱼”,于是一把大火烧了领事馆。

▲武装分子在燃烧的美领馆前
这是实拍图
安全屋内的美国人在浓烟烈焰之间一边向外求救,一边逃跑。最终,史蒂文斯大使走失,负责通信的外交官肖恩·史密斯被浓烟呛死。

▲电影中点火的武装人员
CIA情报站的六名GRS队员在收到领事馆的呼救信号后,立即登车准备前往救援。

▲出于长年职业生涯累积下的经验
GRS们很快就判断出大事不妙
但是他们的行动,却被驻站CIA主管阻止了,主管因为害怕贸然投入美国力量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主张派遣亲美的当地武装去救援。

▲电影中的CIA主管阻止救援行动

▲现实中亲美的利比亚当地武装
“2.17烈士旅”

▲GRS内心:zz领导
经过一番嘴炮大战,GRS小队最终决定抗命而行,他们违抗了站长的待命指令,自愿前往领事馆救援。

GRS小队赶到领事馆后虽然经一番激战打跑了武装分子突入了领馆,但是已经晚了,他们只找到了通讯官史密斯的尸体,史蒂文斯大使则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救援小队只能带着领馆的幸存人员和史密斯的尸体撤回了CIA情报站。

▲GRS精英协同亲美武装
菜鸟反攻的战斗场面
领事馆被攻陷后,CIA情报站也遭到了武装分子的围攻,在此期间,情报站不断向华盛顿和周边美军呼救,但直到天亮也只有来自的黎波里的一队GRS增援分队赶到,且在战斗结束前再没有其他美国人赶来救援。

▲实际上利比亚(位于北非,与意大利隔海相望)
附近的美军基地是很多的,如果迅速出动
飞过去是可以减小损失的

▲由于没有权限,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
利比亚附近的美国正规军都没有作出有效反应
围攻情报站,精英难敌迫击炮
围攻情报站的战斗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所在(这个情报站虽然名义上是秘密的,但实际上由于人高马大的白人经常出入,在当地这个站点并不秘密)。

由于具备更加高超的战斗技巧,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还有夜视系统的加持,所以即使人数很少,GRS们在夜间对射中也并没有处于下风。

▲在夜间的对射中反美武装吃了大亏
战至凌晨时分,一款武器的加入让战斗的天平倒向了反美武装分子一方,那就是迫击炮。

武装分子向CIA情报站发动的迫击炮攻击直接造成了两名GRS队员阵亡。

▲三种现代典型口径迫击炮的杀伤
半径,班加西袭击中动用的应该是81/82迫

▲没有对等的武器装备
即使是精英战士也束手无策

▲本片导演不愧“爆炸贝”的外号
战斗场面十分火爆
在抵抗武装分子的围攻近8小时后,CIA情报站终于在来自的黎波里的GRS增援小队及当地亲美武装的支援下前往班加西机场乘飞机撤离。

▲“班加西”(右红点处)
“的黎波里”(左线段起点处)
直线距离约655公里

▲电影中的撤离场面
在事件发生数年后的2016年6月28日,美国国会班加西事件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一份长达800页的班加西事件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花掉了700万美元经费),批评奥巴马政府的错误及美国军方反应的迟缓。

▲待命的武装部队被程序束缚住了手脚
报告指出,在袭击发生、并已经有两名美国外交官丧生的情况下,美国军方仍未有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直到班加西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下午,美军“救援”部队才抵达当地领馆。
而延误出发的部分原因竟然是——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官员就部队应该穿军装还是便装的问题上有冲突,上层的扯皮让这些美国军人在抵达现场前换了好几次衣服……

▲当时担任国务卿的希拉里
因班加西事件受到了舆论的批评
正是由于上次教训太过惨痛,所以美军在近期采取的从利比亚果断的撤退行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的来说迈克尔·贝的《危机13小时》对“班加西事件”的还原度相当高,尤其以事件当事人的视角展现了事件一步步恶化进而导致大使史蒂文斯、通讯官史密斯及GRS队员Glen Doherty和TyroneWoods四人先后死亡的“己方原因”。
这是一部相当写实的经典“低烈度战斗”片,片中GRS小队抗命去救援大使馆和坚守情报站的两场战斗都相当精彩,由精英部队的退役军人组成的GRS小队的战斗力和对战友的“兄弟情义”在片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GRS小队可谓标准的美式主旋律英雄了
此外,片中CIA情报站工作人员在被围攻时曾多次请求军方提供支援,哪怕仅仅是一次“低空掠过”也好,然而他们的苦苦哀求始终没得到回应。
这段剧情充分表达了事件当事人对官方、军方不作为的愤慨。如果以10分满分计,军武菌认为本片可以打8.5分(或以上)是一部相当值得一看的电影。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