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山东除了响马有鲁军吗?山东自古出好汉,打得鬼子胡乱窜!
13945

山东除了响马有鲁军吗?山东自古出好汉,打得鬼子胡乱窜!

诺哈网2023-06-06 11:58:571

山东,出过圣人孔孟,打鬼子更不含糊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不过,有的省好像没有地方军啊?比如山东,有过“鲁军”吗?说有也有,但得分开讲……

一提起孔孟之乡山东,人们脑中的第一印象无疑是民风朴厚。山东人自古出了名的勤苦耐劳,崇实质朴,崇尚耕读为本,诗书传家。但与此同时,山东人又是出了名的刚劲侠义。

著名的地方曲艺山东快书,起首一句往往就是“自古山东出好汉”。伴着说书人伸大拇指,一手斜指上方,远有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近有抗战中的冀鲁边军区和沂蒙、胶东等老根据地,一幕幕英雄故事伴着铿锵有力的山东方言就此开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抗日战争中山东的英雄故事。

▲当时的军阀割据形势

旧中国历史上,有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晋绥军等一系列“自然形成”的地方军。随着抗战爆发,这些地方派系全部投身抗战洪流。相比之下,山东倒像是没有“齐军”或“鲁军”这样的地方派系。

其实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中,山东还真有过“鲁军”,那便是军阀张宗昌的队伍。

▲张宗昌1932年死于韩复渠指使的刺杀

众所周知,张宗昌这个好写歪诗、五毒俱全、号称“三不知”(一生不知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不知姨太太有多少)的军阀界奇人,倒是真正的山东人。他生在山东掖县(今烟台莱州市),少年时闯关东谋生,从中东铁路工地上给俄国人扛活的苦力干起,踩准清末民初战祸连连的机会,拉队伍,找靠山,直系、奉系都卖过命,最后自立门户,当上了山东督军。

▲远看张家军,近看是白俄兵

由于早年熟悉俄国,张宗昌招募十月革命后流亡来华的前白俄军人,组成著名的雇佣兵部队“白俄军”。自晚清以来中国人被洋人欺负惨了,张宗昌让洋人军队为中国人卖命,果收奇效,其他军阀的部队往往难以抵挡。

▲张宗昌的装甲列车

张宗昌还以白俄军为依托,搞出了军阀混战中战斗力颇强的装甲列车大队。北洋后期,张宗昌甚至吞并了直隶督军李景林的队伍,将“鲁军”扩大为“直鲁联军”。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光彩的历史,张宗昌在山东横征暴敛,搜刮之酷烈在北洋时期几乎无人能及。北洋军阀或多或少都要顾及点乡土情谊,张宗昌居然对自己的山东老家一样下黑手。过去相声界讽刺韩复渠的段子,实际上多是以张宗昌为原型。

▲搞死了张宗昌的韩复渠,又被蒋介石搞死了

当然,身为河北霸州人的韩复渠也没好到哪里去。随着北伐军打到山东,张宗昌的统治土崩瓦解。而抗战爆发后,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丢弃济南仓皇撤退,任由日军长驱直入,结果被蒋介石以军法处决。

但山东毕竟沦陷了,那么抗战中山东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子弟兵呢?答案是,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部队,才是真正的鲁军!抗日战争中山东的英雄故事,这才真正开始。

自古山东出好汉,好汉出在冀鲁边!

山东全境沦陷后,向敌而进的八路军挺进山东,在日军后方契入了许多“钉子”——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为只要在正面战场得手,就能占据中国土地,以战养战的日军,很快就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

▲今天的河北省黄骅市,就是以

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的名字命名

1938年春,津南、鲁北的共产党员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了抗日救国会和游击小组,在4月初攻克了乐陵县城,打开了根据地的局面。6月初,115师永兴支队与129师津浦支队挺进山东,正式建立了抗战以来山东,同时也是关内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军区

什么是根据地?根据地并不只是部队驻地这么简单,要在敌后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和战斗,就不能只靠单纯的军事斗争。国军也搞敌后作战,但由于只是单纯军事层面上的游击,不能持久,很快就陷于失败的境地。而共产党的根据地,则是集政治、军事、经济于一体,能够把群众充分动员起来,能够在群众中生根发芽,获得生机活力的组织。

在艰苦的抗战中,装备薄弱的敌后八路军,有些部队数度全部牺牲,但依托根据地又能迅速重建复活,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冀鲁边银行发行的“北海币”

以冀鲁边军区这个最早的山东根据地为例,在八路军身后,有抗日民主政府作为坚强支撑,这个政府或许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机构都有,甚至还开设了银行。山东地区著名的“北海银行”就诞生在乐陵——艰苦的敌后抗战,金融事业也不可少!

▲“铁帽子五连”大概就是这样

(照片为另一支缴获了日军物资后摆拍的八路军)

当然,军事斗争仍然是主要的,也最为军迷们所关注。在我们的印象中,八路军都是“土八路”,然而山东的八路军却有一支与众不同的连队——“铁帽子五连”,即冀鲁边军区教导六旅十六团五连。

▲鬼子的“铁帽”被人民军队用了很长时间

这是四平战役期间的民主联军战士

为什么叫“铁帽子五连”呢?有的军迷可能已经想到了日军的“铁帽”。没错,“铁帽子”其实就是日军的制式头盔。五连全部使用缴获的日军装备,手持三八大盖,戴日军钢盔,甚至穿的也是日军军服,只有离近了,才能发现臂章上的“八路”二字。

▲换上全套日式装备

鬼子和伪军还真分辩不出来这是八路

这个连队满编150人,人人都有钢盔,装备4挺轻机枪(歪把子两挺),战斗力很强,远看几乎与日军无二,常令日伪军吃苦头。1943年2月24日,日伪军一万多人包围了大桑树村(一分区机关驻地),“铁帽子五连”第五任连长郭宗凯处变不惊,向敌而进,在大雾中将伪军唬住,干掉几个铁杆汉奸后,将伪军全部俘虏并押走,日军完全想不到这一招,毫无反应,五连顺利突围。

▲郭宗凯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后来,五连又有过在一天之内两次被日军合围,仍然成功突围的神奇之战,屡次沉重打击日伪军。“铁帽子五连”现在依然存在——铁帽子五连在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打到海南岛,番号变为132旅4营11连,现驻扎于海南文昌,“铁帽子五连”的旗帜,仍然挂在连队荣誉室中!

山东自古出好汉,好汉出在沂蒙山!

要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部分,全国最著名的根据地之一,非沂蒙山区莫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进驻沂蒙,在八路军115师帮助下创建起了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的沂蒙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初到沂蒙是徐州会战结束后,除鲁南张里元部等少量地方武装外,国军已经全部撤出沂蒙。

中共党组织点燃抗日烽火,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起数十支抗日队伍。到1938年12月,这些队伍统一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0个支队2万多人,其中一半活动在沂蒙。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山东主力部队和基干武装已经发展到28万人,其中还是半数活动在沂蒙,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当初八路军在沂蒙是没有一兵一卒的!而这正是根据地建设的巨大力量所在。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历程伴随着惨烈与牺牲,既有“红嫂”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战斗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独特的战术创造。比如沂蒙抗日根据地常用“翻边战术”,即当日军从正面向根据地推进“扫荡”和“蚕食”时,我们的抗日武装集中兵力,径直插向日军后方或侧背,一次次成功迫使日军中止行动。

▲攻打炮楼前的沙盘推演

制作水平相当高了!

八路军缺乏重武器,攻城都是架云梯爬城墙,伤亡往往非常大。所以《亮剑》中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时的“意大利炮”让人印象深刻。而采用炸药爆破,恰恰是沂蒙地区抗日武装的一绝。

1938年11月,八路军在沂蒙根据地开设爆破班,推广安装炸药摧毁碉堡的技术。从此炸药爆破在山东迅速推广开来,八路军的攻坚能力大为提高,不断让日本鬼子“坐土飞机”。

▲拿下了鬼子据点的山东八路军

1944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部署主力兵团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渤海军区一举拿下黄河边的利津县城,鲁中军区一举收复沂水县城,都是用炸药爆破轰开城门和碉堡,然后大部队突入城内全歼敌军。许多连队都训练了爆破手,爆破技术渐渐做到人人掌握,最终军事爆破发展为我军步兵五大技术之一(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

山东自古出好汉,好汉出在地雷战!

1941年3月,在鲁中根据地的淄博博山甘泉庙,八路军山东纵队1旅2团副团长王凤麟率三个排首次采用埋伏与地雷爆破相结合的方式伏击日军,成功速战速决。紧接着同样的伏击战又连打两次,这就是当时鲁中著名的三次“十分钟歼灭战”。

八路军善用地雷,马上引起了山东民兵和地方武装的兴趣。八路军军工部很快开办了第一届地雷训练班,分批培训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还编写下发各种地雷战小册子。地雷训练班出来的“种子”带着小册子回各根据地层层培训,不久山东一些地区就出现了“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的局面。

地雷是要自己造的,但大部分根据地都缺乏铸造铁壳地雷的条件。在胶东根据地的烟台海阳,民兵于化虎等人首先研制出了石雷,他们正是经典影片《地雷战》的原型。有老人回忆,将石头凿空,中间填上炸药,一个雷足有三五十斤重。1943年5月,民兵队长于化虎率民兵们埋下七十多颗石雷,全部炸响,一次炸死日伪军17名。

从此胶东各地的民兵都开始造石雷,日军吃的苦头越来越多,最后草木皆兵,见到石头就以为是地雷。山东境内的地雷战,海阳并非最早,但名气却是最大。海阳民兵先后发明和改进了几十种地雷,涌现出600多名民兵英雄,其中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

当时山东民兵的地雷主要有踏发和拉发两种引爆形式,但踏发的命中率远不如拉发。八路军和地方武装选拔出特别勇敢和矫健的战士充当“拉雷手”,在距离地雷仅仅十几米远的地方控制拉火装置。地雷引爆后,“拉雷手”会马上暴露,面临巨大的危险。

有日军老兵回忆,在山东遭遇地雷袭击后,经常会看到拉火的八路军战士或民兵从隐蔽位置一跃而起,飞快奔跑脱离。奔跑脱离要冒着日军的火力网,真正是九死一生。脱离火网还不算完,档案记载日军甚至用骑兵追捕民兵拉雷手,曾有胶东民兵被日军骑兵追得吐血!

▲日军独混第五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

桑岛节郎的回忆录《华北战纪》中

日军遭到八路军地雷打击的记载

山东人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战斗,让日军彻底陷入恐惧之中。据统计,1944年之后山东被地雷毙伤的日军人数开始逐渐下降,这不是因为日军找到了破解地雷的办法,而是日军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活动了。

山东自古出好汉,好汉出在铁路线!

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同样出自山东抗日根据地。鲁南的枣庄是山东最重要的煤炭重镇,曾拥有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企业中兴煤矿公司。日军占领枣庄后,在此驻扎重兵,疯狂掠夺煤炭资源。

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苏鲁支队的命令,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成立。这支由铁路工人、煤矿工人、小摊贩乃至流浪者等各路江湖好汉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津浦铁路和微山湖之间跟日军周旋了五年之久。他们打洋行,截火车,破铁道,炸桥梁,搞情报,捉汉奸,飞车夺药,巧截布匹,频繁出击,威震敌胆,成为鲁南日军的心腹之患。

铁道游击队的存在,给日军后方补给线带来重大威胁。日军不得不抽调重兵应对,从而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铁道游击队还曾成功护送过刘少奇、陈毅等重要领导人和上千名抗日干部越过日军严密把守的津浦铁路封锁线,从未出过一次差错,因此获得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日军向铁道游击队投降

到抗战胜利前夕,铁道游击队的人员规模实际已经达到2000人。1945年10月25日,铁道游击队由八路军鲁南军区委派,在津浦铁路微山湖畔举行受降仪式。经过了浴血奋战的铁道游击队,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站在了敌人面前。枣庄、临城的日军上千人,携带大量轻重武器,正式向铁道游击队投降。

铁道游击队的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后来成为开国大校,受降时年仅23岁的代政委郑惕不但成为开国上校,还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过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成为铁道游击队走出的将军,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

山东人民在抗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仅以最早的冀鲁边区为例,五年间牺牲的团(县)级以上的干部70多人,战士上万人,遇难群众10多万人。整个山东省,被害同胞达接近90万,235万人流离失所。

▲到抗战后期,山东大部已被抗日根据地光复

有代价,就有收获——在八年中,山东战区对敌作战2.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51.3万余人,占中共抗日武装歼敌总数的30%。牵制的日军最多时达4.5万人;牵制伪军最多时达20余万人。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根据地的枢纽,与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相互支援,共同撑起了华北敌后抗战的局面。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用小车推出来的

抗战结束后,山东依然是解放军的强力后盾,山东解放区贡献了1000万支前民工,100多万兵员,运送救治了20多万伤病员,还有数不清的粮食、被服。直到现在,山东仍是兵员大省,每年向部队输送兵员约占全国的8%,部队也普遍对山东兵给予好评——事少要求低,靠谱能吃苦,这样的兵,部队当然喜欢了!

山东自古出好汉,山东根据地的抗日豪杰尤胜前人。让我们牢记在山东这片热土上洒尽热血的先烈,永远不要忘记!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