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活靶子到三天击垮一个国家,“空降作战”凭什么实现逆袭?
车辆重装空投,不是谁都能做的
近年来突发性局部事件频繁出现,如何迅速遏制、平息冲突成为各国演习的重点,以快捷反应、快速部署以及机动作战能力著称的“空降作战”日渐成为战术部署的重要一环。
空降作战是现代战争中极其重要的作战方式,以伞兵、机降步兵为主体,协同各个兵种进行作战部署。
▲空降部队日益成为战场尖兵
空降作战凭借快速机动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免地理空间障碍,对敌要害目标进行择要突击,运用得当往往会成为打乱敌方部署、改变敌我态势的奇招。
▲威廉·米切尔
其理论雏形源于一战,此时欧洲战况胶着,面对德军的严防死守,美军官米切尔提出利用轰炸机空运部队到德后方的设想,因为技术限制这一极具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没能落实。
十余年后最终被苏联付诸实践,随着空降作战在国际战场上初现锋芒,各国陆续着手开展伞兵部队建制工作。然而残酷的实战证明,伞兵存在着致命缺陷。
▲伞兵刚落地就被发现
二战期间,为夺取莱茵河的控制权,盟军出动大量空军,数万名空降部队被投放到德军后方。
由于情报失误,指挥官蒙哥马利根本不知道,在盟军预定着陆的地区,德军已经部署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和空降第1集团军的部分部队。
▲没降落是活靶子,落下来立刻被围剿
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火力、快捷的反应机动性,盟军空降兵部队毫无还手之力,只携带轻武器的轻装步兵们成了德军的“活靶子”,最终“市场花园行动”以盟军的失败告终。
▲电影《遥远的桥》剧照
二战结束后,通过总结空降部队运用上的教训和经验,苏联认为伞兵只有拥有装甲力量才能在落地后与对方重装部队对抗。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开始了对空降兵专用装甲战斗车辆的研究和制造。
随着兼具机动性、火力补充及拥有空间纵深打击能力“重装空投”的出现,空降作战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在攻击敌军核心设施、斩首行动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落地短时间内形成即战火力
1968年21日,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此役为保证空中走廊畅通,苏联出动空降装甲部队率先完成对布拉格机场的占领,为之后的作战计划铺平道路。
▲进入境内的苏联空降兵
同时针对捷克斯洛伐克重要战略目标,苏空降部队组织了精确打击,捷方军队指挥一度受到严重干扰,苏联空降部队的一系列行动有利地帮助了地面部队,仅用3天苏军就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基本控制。
▲空投和空运是纵深空间打击的利刃
苏军能够神速拿下捷克斯洛伐克,将战果既定于国际舆论之前,苏联空降部队起了不小作用,突然出现在后方的重装机动力量对敌军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1979年苏联阿富汗战争爆发,重装空投再次建功,苏军第103空降师率先抢占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电报大楼、总统官邸等重要目标,为后续路面部队快速控制局势创造条件。
▲阿富汗战争中的苏军空降兵
整个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空降兵充分发挥了高机动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的兵种优势,屡屡对阿富汗抵抗组织的根据地实施突击作战,具有远距离快速机动性及突击作战能力的苏军重装空投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伞降机械化部队再次成为一把尖刀,直插对手心脏。
爆发之初,空降兵、重装武器被紧急降落在车臣的博特里机场,部队迅速形成即战力,不久就完成了对区域重要目标和制高点的占领。
▲空降部队在战场少有盲区
战争爆发第二年,俄空降兵扮演奇兵的角色,空降部队越过地理障碍从天而降,这次突袭成功切断车臣从外界获取武器弹药和粮食的补给线,同时利用天险优势与地面部队形成合围。
▲苏联进行的重装空投实验
重装空投的发展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个主要的交战国广泛采用了空降兵作战,都希望伞兵能够配备装甲车辆,期间也进行过空投轻型战车的尝试,不过无论是从即时战力还是精准度、安全性考量这项技术尚未成熟。
不过却有了一种简化版的伞兵战车——“伞兵摩托”,在配备了这种折叠摩托后,伞兵可以迅速完成组装,机动性得到显著提升。
▲空投到战区的折叠摩托车
摩托车显然满足不了战场的需要,伞兵在苏联人眼中一直被进攻作战的重要手段,甚至将伞兵部队视为可能爆发的西欧战争的矛头,苏联在二战前后就开展了针对伞兵战车的研发工作。
▲苏联伞兵战车的空投实验
以“精准投入敌军后方,快速抢夺要点“为目标,苏联开展针对性研发实验,1968年第一辆BMD-1伞兵战车研制成功,通过测试并开始大批量生产,苏联也因此一度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机械化空降兵。
这个令人骄傲的称号直到今天仍被俄罗斯空降兵部队提及,其所装备的BMD系列空降战车目前已历经四代,在局部冲突和军事演习中有着优异表现。
▲俄罗斯空投BMD步兵战车
苏俄BMD系列伞兵战车为机械化空降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伞兵战车和空降自行榴弹炮等重装备的运用使得空降部队实现高度机械化,将常规空降部队远远甩在身后。
▲美国的空投三辆军车被摔成”铁饼“
虽然重装空投在国际军事演示中频频亮相,给人带来这项技术国际普及的假象,然而苏俄伞兵战车的作业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绝对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仅从技术层面考量也是困难重重。
▲空投远非看上去这么简单
要高质量的完成空投任务,第一个面临的技术考验是伞降系统,牵引伞如何稳定牵引车辆,主伞的开闭、最终的脱落,重装物资的整体稳定性的把控等因素一直是各国实验测试的重点,伞降系统也经过形状、数量的反复测量。
▲伞降系统事故导致实验失败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减震,目前有气囊和火箭制动两种处理方式来吸收着陆瞬间的冲击能量。火箭制动空投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制动距离长,成本过高;气囊制动成本低、结构简单,对伞降系统要求相对较高。
脱离技术同样是一道难题,在复杂的情况下,作战能力强不强,不仅要从武器火力、装甲厚度来考量的,动作快不快(即空投人员和武器的情况下,如何最短时间找到车辆达到人车合一)也是重要指标。
然而,即使有了过硬的技术,也未必达标,因为伞兵战车 “车”才是重中之重,如何能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稳住即战力,曾一直是大国研究的重点,重装战车经过了漫长的迭代。
为确保伞兵战车空投作业的稳定性,在制材上,部分国家为了减轻重量舍弃常规金属采取铝制装甲合金,这项举措极大了保证战车的机动性,装甲的性能也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还对战车的底盘进行了结构性优化,油气悬挂装置的使用让每个悬挂组件都可以充当弹簧和缓冲装置,压力的调整使得战车底盘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悬挂装置可以有效调整高度和重心
《速度与激情7》中有个经典画面,唐老大、布莱恩等人驾车从货舱尾门开出,随车高空而下,然而艺术终归艺术,影片所展示的空投技术即使在军事活动中还存有一定的失败率,重装空投翻车更是屡见不鲜。
空投一方面需要操作技术达标,另一方面则是对战车近乎苛刻的要求,“飞车”更多的是停留在想象层面,现实中几乎没有人敢轻易尝试。
即使是战车,也未必每辆都能达到投放标准,往往还需要经过结构、性能等多方面把控,测量通过才能执行空投任务,如此硬核的要求自然劝退了很多空投“应聘者”。
但是有一款汽车,人称“都市小装甲”,“飞车”它就能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车辆重装空投,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一汽奔腾”不仅够胆而且有“料”。
5月30日,“直冲云际 质达巅峰”国内首次大型空投翻滚实验在宁波完美收官,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权威安全专家及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的共同见证下,奔腾X40被直升飞机以120KM/H的速度从空中直接抛向地面,“都市小装甲”以直观粗暴的方式挑战了实景空投翻滚。
相比实验室既定数值的碰撞模拟实验,直升机空投因为撞击角度、力度都难以人为控制,测试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奔腾X40神兵“空”降顺利完成,这次翻滚实验的成功意义非凡,奔腾X40用实力创造了首例民用车辆空投的安全纪录。
▲奔腾X40撞击地面
在这种撞击强度下,经中汽研安全碰撞试验室工程师检查:车身无明显变形,车身结构保持完整,四个车门能够从外部顺利打开,车内测试假人固定良好,油箱未发生泄露。
▲公证人员宣布测试结果
此次空投翻滚实验模拟了车辆从高处跌落翻滚的情况,以最直观、可靠的结果证实了汽车稳定的性能,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作为国内第一个有勇气、有实力完成此项壮举的汽车品牌,一汽奔腾不仅展现出强大的硬核产品,更捍卫了自己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王者荣耀”!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