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圈,没几个讲明白的,中国测量队为什么又登顶珠峰?
【军武次位面】: Darcy

普通人一辈子可能也登不了一次珠峰,但它与你息息相关。
5月27日北京时间11点整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
经历三次艰难的冲顶后
终于登顶成功
顺利展开测量工作后
并成功下撤

▲珠穆朗玛峰。图片来源:新华社
测量珠峰高度
跟你有啥关系?
其实此次测量
不只是单纯的“测身高”
卫星定位、水准、重力、气象等等
再结合以往的资料
为地震、地壳运动、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次测量
还首次使用了
北斗导航星座高精度数据和大量卫星遥感数据
标志着中国最后一块
高精度导航数据地面接受区域的空白
也被成功填补
高精度的导航和遥感数据
将会为全人类的活动带来益处
每一个用打车软件打车的人
每一个用外卖软件点外卖的人
每一个收发物流快递的人
都能从这些数据中受益
珠峰测量
可以说与你我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顶着世界第一高峰的光环
登顶珠峰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
危险如影随形
山难频发
几乎每年都会有人丧生

因此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们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登上珠峰
每一个都是英雄
但他们是怎么登顶的?
为什么非得登顶测量?
用无人机不行吗?
登顶后又是怎么测量的?
1
登顶
登顶珠峰的常规线路
一共有两条
分别是位于中国一侧的北坡
和尼泊尔一侧的南坡

▲黄线为北坡线路,橙色线为南坡线路。
中国人测量珠峰
当然是从选择从北坡登顶
从拉萨到珠峰北坡大本营(5200米)
全程柏油路
人和装备补给均可轻松乘车抵达

▲珠峰大本营。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大本营到过渡营地(5800米)
是缓缓上升的碎石坡

▲过渡营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从过渡营地到前进营地(6500米)
就进入了壮观的东绒布冰川
从大大小小的冰塔林中穿过
同时你也就进入了“空气稀薄地带”

▲东绒布冰川。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前进营地开始
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被称为“魔鬼营地”的前进营地
地处山坳
空气流通不畅
通常是登山者攀登过程中
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一个营地
队员们需要再次修整

▲前进营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前经营地出发
就到了全程的第一个难点——北坳冰壁
高差约400米
坡度40-50度
直线距离并不长
但凭借专业装备
也要耗费4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冰壁顶

▲北坳冰壁,人在上面只是一个小点。
也就是海拔7028米的C1(1号营地)

▲C1。
从C1到C2(7790米)
是漫长的雪坡
以及第二个难点——大风口(7400-7500米)

由于狭管效应
这里的风很大
容易造成失温和冻伤
登山者如果没有保护绳保护
甚至会被从山脊上吹跑

▲登山队员们从C2出发。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从C2(7790米)到C3(8300米)
雪层开始变薄
且多岩石地形
暴露感极强
到达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C3后
最后的决战到来
但更困难的困难
还在前面等待
这一段路线更加的陡峭
是一片黄色石灰岩带
被称为“黄带”

▲黄带。
过了黄带后
又分为了三个台阶
最难的台阶是第二台阶(8600米)
一个5米高几乎垂直的岩壁
岩壁很光滑
极难攀爬
也是第三个难点
著名的“中国梯”就放在这里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抵达这里时
是没有梯子的
四名队员踩肩膀搭人梯
队员屈银华脱掉钉鞋和袜子
光着脚爬了一小时
然后抛下绳子将队友拉上来
他的脚指因此冻伤截肢

过了第三台阶
爬上一个雪坡
再横切过一段暴露感很强的岩石

▲队员正在通过8800米横切。图片来源:新华社
恭喜
前方50米处就是顶峰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成功。

▲一览众山小。
然后
测量工作就开始了
队员们先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

▲竖起觇标。图片来源:新华社

▲重力测量。图片来源:新华社
位于大本营、绒布冰川等
六个交会点的测量队员
同时开始三角高程测量和交会测量

还要架设GNSS接收设备
首次在珠峰峰顶接收
包括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
获得峰顶几何位置GNSS观测数据

此外
登顶队员还将在峰顶开展重力测量
结合外围开展的
珠峰周边的重力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
为珠峰区域重力场模型构建
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为准确测定珠峰峰顶岩石面高程
登山队员还需要用冰雪探测雷达设备
对冰雪层厚度进行精确探测

最终
这些珍贵的数据
将被传输至西安
由科学家们对数据进行处理
最终精准计算出珠峰新高程
当然这还需花费一定时间

有人可能会问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为何不能用无人机代替?
首先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
无人机目前无法在峰顶飞行

其次
本次使用的测量仪器
有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觇标等仪器
且运用了大量国产设备
跟之前比先进了很多
只有靠人力带到峰顶
测量才更精确

▲5800米营地5G基站现场。
但登顶珠峰
何止文字描述的这些危险
地形复杂、高寒、缺氧、体力不支
缺氧带来的反映迟钝……
任何一个失误
都可能让你跌落万丈深渊
自1922年以来
攀登珠峰的死亡率是5.4%
近年来
由于装备、天气预报和救援手段的不断发展
自1990年以来
死亡率已降至4.4%

▲1900-2018年珠穆朗玛峰的累计死亡人数。
但还是几乎每年都有死亡
最著名的山难事件有三起
一起发生在1996年
一支15人的攀登队伍
计划从南坡登顶
结果被暴风雪所困
最终8人遇难
而当年殒命在珠峰上的人数
达到了15人之多

▲当时的幸存者贝克·韦瑟斯,脸和双手被严重冻伤。
这一记录于2014年被打破
南坡昆布冰川的雪崩
最终造成了16人死亡

▲2014年昆布冰川雪崩示意图,虚线为雪崩区域。
这一记录很快又被刷新
2015年4月25日
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地震波造成珠峰山体晃动
引发致命雪崩
雪崩席卷了南坡的珠峰大本营
造成至少19人丧生
其中包含一名中国攀登者
成为了最致命的雪崩灾难

▲位于南坡的珠峰大本营,昆布冰川就在其上方。
无时无刻不与死亡相伴
所以
攀登这种十分危险的探险行为
被很多人所不理解
好好活着不香吗?
非得寻死?
2
山在那里
这个问题不只你想问
从有人想攀登珠峰开始
就有人问了
1923年
在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第三次
也是最后一次远征珠峰前
《纽约时报》的记者问他
为什么攀登珠峰?
马洛里说出了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回答
因为山在那里

▲乔治·马洛里。
随后就消失在了北坡的茫茫风雪中
直至1999年
他的尸体才在海拔8155米处被找到
马洛里是否登顶
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他敢于第一个挑战世界第一高峰的勇气
却为后人所铭记
名气丝毫不亚于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

▲乔治·马洛里和他的攀登队伍。
这个人就是新西兰探险家艾德蒙·希拉里
1953年
他与搭档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
完成了人类的这个奇迹

▲艾德蒙·希拉里(左)和丹增·诺尔盖(右)。
为了纪念他
位于南坡8790米处的一个台阶
被称为“希拉里台阶”
每年的登山季
此处都会发生“堵车”

▲2019年的珠峰大“堵车”也引发不小的争议,越来越多的攀登者,都挤在为数不多的“窗口期”登顶,前后相差一天,攀登者就寥寥无几了。
然后
就轮到了中国人登场
1960年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
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将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最高处
与此同时
一支打算从南坡登顶的印度登山队
止步于8625米处
从此
“珠穆朗玛峰”这个名字
开始为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
此前都用Everest埃弗勒斯峰

▲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
1975年
我国决定再次登顶珠峰
5月27日下午2时30分
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
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
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人类测量史上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顶峰
此次登顶
也填补了我国珠峰测绘和科考的空白

▲登顶后的合影,电影《攀登者》就是以这次事件为原型。
从此
攀登珠峰
也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1978年
意大利登山家
被誉为“登山皇帝”的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首次无氧登顶珠峰
无氧登顶有多难?
至今只有200多人类能做到
而且登山皇帝还无氧登顶了14座8000米山峰
强悍如斯

▲1978年,梅斯纳尔(左)和他的搭档皮特·赫伯勒(右)在珠峰。
1980年
在波兰登山家安德烈·扎瓦达的领导下
波兰人首次冬季登顶了珠峰
这也是八千米山峰的首次冬季攀登
攀登珠峰每年都会有一个窗口期
一般就是4-5月
因为这时的天气最稳定
冬季攀登
实在是难上加难
但这些无畏的探险者们
从来都是乐此不疲

▲当年的探险队,前排左二是安德烈·扎瓦达。
如果说前两次中国人的登顶
背后都有国家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
中国民间就没有敢于挑战珠峰的攀登者
2000年
黑龙江人阎庚华成功登顶珠峰
成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人
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

▲阎庚华。
2002年
僧人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

▲王天汉。
2005年
中国再测珠峰高度
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2005年测量队员与觇标的合影。
而登顶珠峰最快的记录
发生在2006年
奥地利登山家克里斯汀·斯坦格尔
以16小时42分钟的时间登顶
而常人往往需要10天左右

▲克里斯汀·斯坦格尔。
时至今日
人类已经在珠峰上开辟出20多条攀登线路
看到这
你是不是还觉得这些人闲着没事干?
往下看
你会更觉得他们是“疯子”
3
尸体路标
时至今日
随着攀登技术的不断完善
据统计
珠峰已经有超过8000次的登顶记录
人数应该在5000人左右
这完全归功于商业攀登的蓬勃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
也有300多名登山者魂归于此

▲珠峰遇难者的大致海拔分布。
而拜人类所赐
留在山上的不仅有很多垃圾
还有至少200多具尸体

▲珠峰上的垃圾。
为何不能把这些尸体搬运下山?
因为在如此高的海拔
正常人都会呼吸困难
行动笨拙迟缓
甚至智商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下撤之路也是危险重重
自保尚且成问题
那还有能力去顾及他人?

因此在这里遇险
几乎没人有余力提供救助

▲图中的登山者正拼命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路过一名坠落的登山者的尸体。
只能暴尸荒野
加之高寒、干燥的环境
尸体往往还能保持良好
近些年
由于气候变暖
冰川消融
一些尸体开始显现出来
就成为了为攀登者们指路的“路标”
马洛里的尸体就是一个例子

▲乔治·马洛里的尸体。
但最有名的是“绿靴子”
蜷着腿
静静地侧卧于北坡的8500米处
据推测
这具尸体是1996年遇难的一位印度登山者
不过据报道
这具尸体已经在2014年被中国登山者移开了

▲绿靴子。
1998年5月23日
美国第一位无氧登顶的女登山者Francys Arsentiev
在北坡登顶后的下撤途中
与丈夫Sergei及其他队友走散了

▲夫妻俩。
当Sergei回到营地
却发现妻子并没有回来后
尽管已经精疲力尽
他还是转身折回山上
去营救妻子
最后两人都再也没有回来

▲Francys的尸体,被称为“Sleeping Beauty”。
Francys死在了路边
Sergei也因坠落而亡
两人于珠峰之上
守望爱情
……

▲2007年,有人找到Francys的尸体,将尸体用一面美国国旗盖住并移到了远离登山者视线的地方。
4
探险值吗?值
所以回到那个终极问题
他们为何不要命似的忙着去探险?
值吗?
刘慈欣的科幻短篇《山》
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值

▲当年发表于《科幻杂志》上的《山》。
这部发表于《流浪地球》之后
《三体》之前的小说
虽然冷门
但思想绝对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刘帆
是一个登山爱好者
偶然的一次机会
他得以跟一个外星人种族沟通
得知这个外星世界
是一个被称为“泡世界”的球形空间
半径3000公里
再往外就是无限延伸的岩层

▲《地心历险记》剧照。
由于空间有限
所以统治者禁止挖周围的岩层
因为挖出来的碎岩会占据空间
但泡世界的很多神话
认为岩层中还有很多别的“泡”

▲《地心历险记》剧照。
这就阻挡不了有些人的想象力了
一些人开始走上探索岩层的道路
后来经过不断的抗争
一个外星人终于钻出了岩层
岩层外面
是海水
浮出海面后
他打开舱门
抬头望去
看到了灿烂的星空

为何要探险?
看过《山》后
答案不言自明
有人认为
当年我们的祖先智人从东非扩散到世界
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才有了现在的世界
因此人类是具有探险基因的
探险是人类的本能

▲智人迁徙路径(红色)及直立人(黄色)和尼安德特人(棕色)的分布。
从玄奘法师到乔治·马洛里
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人类登录月球
从郑和下西洋到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
再到长征5B发射成功
我们离“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更近一步
哪一个背后没有探索精神的支撑?

▲“胖五”发射。
甚至于
那些探究科学奥秘的科学家们
也是探索精神的典范
康德曾说
仰望星空和探寻内心,
是最令人感动和敬畏的时刻

▲珠峰大本营(南坡)的星空。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疯子”
正是他们
在今天又站到了珠峰顶上
对珠峰进行测量和科考
才能得到能造福于人类的数据和资料
真的应该感谢他们
他们的名字是
修路队员:
多吉次仁、旦增罗布、顿巴、次仁罗布、扎西贡布、多吉
冲顶队员:
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