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华为!靠吸中国血发家的汇丰,如何成为了美国的走狗?
【军武次位面】: Darcy
吃饭砸锅,为人不齿。
“孟晚舟案关键证据公开!汇丰银行险恶做局,美国政治算计暴露无遗”的一则新闻再次让汇丰银行上了热搜。
孟晚舟的律师提交的抗辩申请认为,美国起诉孟晚舟犯有“欺诈罪”的关键证据——孟晚舟向汇丰银行所提供的PPT中存在重大遗漏和误导,引渡案是对美加引渡协议和加拿大司法程序的滥用。
而这份PPT正是由汇丰银行提供给美国司法部的。
巧的是,这个新闻刚出来,汇丰银行深圳龙岗支行宣布关闭,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关闭深圳龙岗支行,只是“正常网点调整计划的一部分”。
更巧的是,华为总部的办公大楼,就位于深圳龙岗区。
1
双标的汇丰
自从“孟晚舟事件”以来,汇丰银行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被舆论看作是“孟晚舟事件”的幕后“帮凶”。
更有媒体称之为“卖友求荣”,“吃饭砸锅是自绝前途”。
出卖构陷合作伙伴,如此作为背弃了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诚信与底线。
然而在100多年前的大清国,汇丰可不是这样的,要不然怎么能说他双标呢。
1904年,大清监察御史蒋式瑆要弹劾庆亲王奕劻,因为奕劻贪污了120万两白银私存到东交民巷的汇丰银行。
奕劻何许人也?作为晚清的权臣、重臣,奕劻执掌内政权柄达八年之久。他主持外交事务多年,经历过辛丑条约的谈判,参与新政的筹谋,担任首位内阁总理,是炙手可热的政坛风云人物。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时人多以贪黩视之。
然而,奕劻外在贪庸无能,实则深有城府、工于心计,擅用政治权术,懂得韬光隐晦,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中保存实力。不然也不会以皇族远支的身份登上如此高位。
关键他还是慈禧的心腹。老佛爷顾及奕劻的颜面本拟将弹劾的奏折留中不发,奕劻却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坚持要彻查此事,清廷只好派人前往汇丰银行彻查。
调查人员询问汇丰银行管事洋人熙礼尔以及买办杨绍渥,中国官场有没有人在汇丰银行存过款?得到的答复是:根据银行的规定,“何人存款,不准告人”。调查人员接着追问银行与庆亲王有无往来,答曰“未经见过”。询其帐目,则回答“从不准以示人”。
当真是有理有据,有礼有节。
弹劾最终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蒋式瑆也因言获罪,被罢去御史之职,回到了翰林院坐冷板凳。
到了现代,汇丰却越活越倒退了。它为何胆敢将客户华为的信息泄露给美国司法部?
事情还得从2012年说起。
当年,美国司法部指控汇丰银行多年来频繁染指洗钱案件。
为了洗钱方便,毒贩们舍弃了麻袋,按照汇丰的出纳窗口大小,量身定制了一套装钱箱子,效率显著提高;40亿美元现钞由直升飞机从墨西哥向美国非法运送;2.5万笔非法交易,涉及金额约160亿美元,来自大毒枭、黑社会、恐怖组织……
墨西哥70%的“黑钱”都经过汇丰银行之手“洗白”,约有15%的银行账户没有客户资料,甚至有些很可能是恐怖组织的银行账户。
汇丰银行首席合规官巴格利不得不承认该行多年来已沦为一些贩毒团伙和恐怖组织洗钱的工具,企业内部管理不严“让人失望”后,宣布引咎辞职。
▲关于汇丰的洗钱漫画。
这不是电影中的刺激桥段,完全是汇丰干出来的腌臜事。
最终的结果是,汇丰向美国司法部等各部门支付了19.21亿美金,同时签订了五年延期起诉协议。
美国意思就是说:缓刑 留校察看、以后要看你汇丰的表现。
之后五年里,美国司法部派驻了几百人的监督团队进入汇丰公司,与汇丰进行了100多次访谈,审查超过29万封电子邮件。
然而就是在此期间,汇丰泄露了华为的信息给美国。
2013年8月22日,在汇丰的多次主动邀请之下,孟晚舟与汇丰银行亚太区全球银行业务负责人在香港会面,现场通过PPT介绍华为和Skycom(星通)在伊朗的客户、产品、合规要求、合规制度。事后,汇丰要走了PPT的英文版。
现在看看,这就是一场“钓鱼的局”
2016年底,汇丰开始秘密调查华为账户,并向美国提交了那份PPT。
然后在2017年12月,美国司法部出人意料地撤回了对汇丰银行全部的刑事指控。汇丰恢复清白身,举国哗然。
讽刺的是,这份PPT竟然是华为为了自证清白才提供给汇丰的。
早在2012年和2013年,路透社曾报道过华为与一家伊朗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当时华为除了向媒体澄清此事,也与合作伙伴进行了沟通,包括给汇丰提供的那份PPT,证明自身并无不合规情况。
正是这份PPT,成为了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的“核心证据”。
汇丰泄露客户隐私,没有遵守“客户隐私权”原则,严重违背职业道德。
针对中国这个最大市场掀起的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汇丰当然坐不住。今年6月19日,汇丰银行(中国)在其微信公众号“汇丰中国”发布澄清声明。
声明指出: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性市场。150多年来,我们植根中国,从未间断对内地的服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汇丰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业务、服务、人才和技术等各方面增加对内地市场的投入,一如既往地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网友愤怒地问道:请问你做过啥贡献,举举例子呢!让中国老百姓长点见识!
来,我们“长点见识”。
2
傍上要亡的大清
经过19世纪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多方面的利益和特权,特别是贸易以及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的特权,为外商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贸易前景。
香港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对华贸易的基地,当时洋行所办理的银行业务,以及几家总行设在伦敦或印度的银行,已无法满足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
这时候,不管谁开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银行,都能稳赚不赔。汇丰银行就诞生在此时。
1865年,汇丰银行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港岛皇后大道中1号租借的获多利大厦。150多年来,大楼几经重建,但地址未曾改变。
1个月后,上海分行租借位于外滩的中央饭店(后改名汇中饭店,旧址位于今和平饭店南楼处)底层正式开门营业。
那时,汇丰银行还不叫汇丰银行,而是叫“香港上海银行”,简称HSBC,中文名是“香港上海汇理银行”。
1881年汇理银行邀请曾国藩长子、时任清朝外交官的曾纪泽为钞票题词的时候,曾纪泽赐名“汇丰银行”。据说,“汇丰”二字是由华人买办古应春,在测算过笔画凶吉之后提议的,取其“汇款丰裕”之意。
汇丰银行就是由此而来。
汇丰银行背后最强大的后台,一直都是港英政府。
1866年爆发金融危机,香港、上海出现被割占或开埠20多年以来的首次金融大恐慌。各大英资银行齐齐倒闭,在香港和上海能够继续维持生存的,只剩下了5家银行,其中就包括新成立不久的汇丰银行。
港英政府也陷入财务泥潭,处境同样艰难的汇丰银行咬咬牙为港府提供了10万港币的紧急贷款。投桃报李,港府马上授权了汇丰银行处理香港政府的对外支付,还赐予了发行港币待遇。
拥有发钞权后十年,汇理钞票发行量占到四大英资发钞行的51%。即便如此,汇丰银行还是在艰难中求生存。因为,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银价下跌的时期,虽然没有像其他外国银行那样,遭遇倒闭的命运,但是利润锐减、储备减少和红利分配比例降低一直困扰着汇丰银行。
这种状况到了1874年得到了改善,因为汇丰终于傍上了清政府这棵摇钱树。
3
狂薅大清羊毛
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4月组成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人侵略台湾,激起台湾当地居民的激烈反抗。
▲日军屠杀台湾原住民
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加上英美等国都施加了外加压力,表明态度台湾是中国的,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付给“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10万两和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40万两。随后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
说句题外话,日本对我们的宝岛台湾可真是觊觎已久。
经此事,慈溪打算在台湾修建防御工事,各国银行只有汇丰不怕得罪日本政府,同意贷款给清政府,但要求年息15%,而市场公开发行的债券平均年息只有8%,这就是“台防借款”。
正是这笔借款,给了汇丰苟延残喘的机会。那年汇丰由于各种经营不善,损失惨重,只有台防借款给了汇丰莫大的机会,如果不是这一笔投资,"汇丰银行全年就捞不到一文利润"。
当时全世界最好赚钱的清政府,让汇丰尝到了甜头。
随后的左宗棠西征借款中,汇丰又取得了六次借款中的后三次。
1883年,中法战争既起,财政拮据的清政府只好又向汇丰大借外债以应急需。
真是债多了不愁。
汇丰银行让清政府在贷款方面越来越离不开汇丰的参与。由于大借外债,清政府每年需以巨额款项偿付外债本息,并不得不以国家的关税为担保。汇丰把贷款一笔笔地借给处于日益困难和危机中的清政府,清政府则日益加深着对汇丰银行的依赖。
加上通过各种手段与李鸿章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这位晚清重臣也是把各种赚钱的机会给了汇丰。修铁路要钱?找汇丰贷款。建工厂要钱?找汇丰贷款。
李鸿章甚至把自己的私产也都存进了汇丰。他于1901年去世后,汇丰银行取出共150万两白银,交还给李的家人。
历史学家对1874~1890年清政府外债的统计,26笔外债4136万两白银中,汇丰就贷了2897万两,超过了总额的七成。
然而,相比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汇丰向清政府提供的巨额贷款,以上贷款又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1876年至1902年期间担任汇丰银行首席经理的托马斯·杰克逊(前排中间),
主导了这期间所有对清政府的借款。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汇丰一家就借给了清政府1.3亿两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应偿付日本军费2亿两,加上之后“三国干涉还辽”后“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一共是2.3亿两。如此巨额的赔款,不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所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同样是空前的。
怎么办?借!
英、俄、法、德、美等列强为争夺对清政府的贷款权打的头破血流。前后清政府一共借了三笔贷款,汇丰分得了两笔,全是由英国政府给予的。
其中第二笔最大。清政府在1896年3月23日同英、德订立《英德洋款合同》,共借款1600万英镑 (合银一亿两),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分36年还清。
第三次借款,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和汇丰北京分行经理熙礼尔提出借款条件必须以厘金和盐税作抵押,清政府同意并签约。
汇丰逐渐控制了清政府的关税。
八国联军侵华后的的《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的赔款让清政府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列强胁迫清政府将赔款分39年偿清,年息四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三项财源作担保。这项巨额赔款,实际上又变成了一笔长期的巨额外债。
汇丰银行主导了这个“赔款”计划的协定,并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经管着6700万英镑赔款中750英镑的英国份额,还被指定为保管银行。也就是说,今后清政府的所有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都得存入汇丰银行,还得由汇丰银行负责监督它们是否按月拨到。
汇丰薅尽了清政府的羊毛。一家代表英国利益的银行,完全掌控了清朝的金融主权,独家代理海关税收,承包政府施行新政、练兵的借款,包揽货币发行、政府发债,存放盐税和关税。
4
继续吸血
大清亡了以后,汇丰在中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
它继续长期保管北洋军阀时期的关税款项,也一度左右着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大权。即使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其大班也依然是蒋介石的座上宾。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不久的南京政府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紧急贷款200万两,但当时英国等国的银行对中国政局持观望态度,并不想轻率地冒险借款。
正如汇丰银行伦敦分行经理阿迪斯在答复孙中山的贷款要求时所说∶"在稳固的政府建立以前,不能期望得到贷款。"
汇丰银行认为能建立稳固政府的人选,当属袁世凯。汇丰银行总经理斯特布在清帝退位几天后的一封信中写道,一旦袁世凯政府和西方列强建立了确定的外交关系,各国银行即谁准备给予其财政援助。
果不其然。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打着“善后改革”的名义,向几国的大银行银行发起了一次借款,史称“善后大借款”。
由英国的汇丰牵头,会同法、德、俄、日等国的大银行筹集了2500万英镑,借给袁世凯。
代价是什么?还是中国的关税、盐税主权,甚至,北洋政府的财政也得由外国人监督。
借钱给你了,还得看着你怎么花。继清朝丧失关税、盐政自主权后,中国这时又失去了财政自主权。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军阀混战,中国进入历时12年的各系军阀轮流坐庄的时代。在北方,皖、直、奉三系军阀依次控制着北洋政府,每系军阀得势时间约为4年;在南方,孙中山先后领导护法运动、北伐战争。
面对军阀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汇丰银行的策略是支持当时存在于北方的北洋政府。
而且,汇丰的存款是无需实名制的,许多王公贵族、贪官污吏存入了大笔匿名资金,这些人死后,巨额存款就成为汇丰的额外利润。
国际汇兑市场也被汇丰垄断,也就意味着它掌控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历史学家估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汇丰买入和卖出的外汇总值,经常占到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6到7成。
汇丰在中国国际汇兑业务中的地位是如此的稳固,以至它有能力操纵上海的外汇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外汇和黄金市价,决定于上海,而上海则以汇丰的牌价为依据。
近代中国的孱弱不堪,让汇丰赚到盆满钵满。老办公地点已经不能彰显汇丰的实力与野心,1921年,汇丰银行决定斥资1000万两白银在外滩重新兴建大楼,这相当于汇丰两年的利润总和。
这栋被汇丰高层刻意显示在上海金融界居统治地位的大楼,不仅显示了汇丰在当时的威风,也显示了已经开始走向没落的大英帝国在东方的实力。
上海汇丰大楼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一座最讲究的建筑",是上海滩的新地标。
然而讽刺的是,大楼有两个营业厅,一个是专为外国人服务的主厅,面积2100多平米,而另一个为华人服务的厅仅470平米,且偏居西南角。后来有人评价汇丰大楼内部凸显出尊崇白人、歧视华人的空间布局。
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歧视中国。
但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后,汇丰在东方建立起的基业毁于一旦。香港被日军占领,汇丰总部被迫迁往伦敦,其主要领导人身陷囹圄,并死于狱中;后来日本战败,当汇丰试图重建它在中国的辉煌时,历史的风云再次变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汇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银行,不仅此前享有的种种特权不复存在,连自身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也成了问题。1955年,汇丰仅在上海的角落里象征性地保留了一个营业机构,其他在大陆的分行全部关闭。
5
重新崛起
汇丰在中国内地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在香港又迎来了蓬勃发展。
就在汇丰陆续关闭中国分行的大门之时,香港已开始由转口贸易港转型为制造业勃兴之地。在香港工业化浪潮的席卷下,汇丰积极参与其中并大获其利,在香港打下深厚基础。
有专家估计,汇丰在战后对香港工业发展融资中,几乎占到了总数的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金融霸主。
此时的香港商界,正是华人企业家相继崛起的年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致力于经济发展。70年代末,中国在毗邻香港和澳门的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置经济特区,香港与内地中断二十多年的经贸联系迅速恢复。
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备受压抑的香港华人、华商最容易感受得到。受此鼓舞,日渐坐大、雄心勃勃的新兴华资财团,开始向信心不足的老牌英资财团发起正面挑战。就这样,香港金融史上数场惊心动魄的收购战拉开帷幕。
相较于喜欢安稳日子的英资,汇丰显然更喜欢赚钱能力强的华资公司,因此在“华洋争霸战”中,汇丰扶持了大批华人企业家。
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包玉刚和李嘉诚就是在受到汇丰的扶持后,开始发迹。
而且,控制印钞权的汇丰充当了香港的“准中央银行”。在1994年中国银行加入发钞银行行列之前,香港的发钞业务一直由汇丰和渣打银行掌控。其中,汇丰经常发行70%上的法定货币和80%上的银行钞票。
但千万不要认为汇丰就是全心全意为香港服务的。时任汇丰大班沈弼曾说过,两条船,一条是同胞的,一条是外族人的,无论是谁的,我们肯定在那条更安全的船上继续行驶。
沈弼离任之前,决定在香港留下一个自己的印记,作为自己翻云覆雨的见证。1981年,汇丰推倒了皇后大道中1号的总部大楼,花费52亿港币,用5年时间建了一栋新的总部大楼,成为“全球最昂贵的独立建筑物”。
这幢银灰色的新大楼造型类似石油钻井台式,设计别出心裁。新楼全部采用钢结构,浇铸好了后运到香港拼接而成。而“拼接”的目的在于,倘若香港出现任何变动,大厦可以“随时”搬走。
连总部大楼都可以搬走,其心昭然若揭。对于汇丰而言,为了金钱和安全,可以随时做好准备抛弃一切,甚至香港。
汇丰确实这么做了。自从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经历了140多年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正式步入九七回归的过渡时期,香港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
中英之间时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争辩,在香港社会上也不时弥漫着对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之后能否继续繁荣稳定的怀疑。因此,"走资潮"、"迁册风"作为一股潮流开始在香港兴起。
1988年3月,汇丰主席浦伟士访问北京。他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并被告知∶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后,汇丰银行仍然享有发行钞票的权利。但是,汇丰的迁册部署依然迈开了脚步。
1993年,汇丰终于将自己的总部迁到了伦敦。
从诞生到成长、壮大,香港一直是汇丰的家,一直是汇丰高层发号施令的 总部所在地。从此以后,汇丰集团重心西移,在香港的汇丰银行只是专门负责汇丰集团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
不止如此。1999年,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汇丰将中国业务管理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
汇丰还斥资3300万美元买下了一座4.8万平方米的大厦及冠名权。这是第一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获准购买大厦命名权,上海汇丰大厦正式成为汇丰中国业务总部所在。
当被问及为什么将中国业务管理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庞约翰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而汇丰135年前的中国业务总部曾经就是上海,汇丰看好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汇丰银行主席艾尔敦则说∶"汇丰大厦具体象征了我们对中国的承诺,是汇丰在内地的一项重大投资,我们期望进一步发展汇丰的内地业务。
也就是说,我们又回来挣钱了。
6
从来都是吃饭砸锅
资本逐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倒也无可厚非。但汇丰屡屡吃饭砸锅的行径,则令人不齿。
2019年香港暴乱时,废青们提出一个策略,提倡手里尽量持有美元、港元,不要持有人民币,汇丰借机推出了一个港元理财产品,最低一万港元就可以存。这无疑从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暴乱。
汇丰旗下的恒生银行,则更离谱,直接推出了一个产品,只要将人民币和港元转换成美元,就能享受大幅优惠。
我们知道,暴徒在街头的破坏行动,是有大量资金支持的,而这些资金,很多就存在汇丰。有一个非法组织,叫“星火同盟”,成立于2016年,成员大多是“港独”,其中就包括黄台仰。
他们声称,为“旺角暴动”被捕者打官司,在社交平台上众筹,钱就进入了汇丰银行的账户。半年时间内,他们就筹集到8000万港元。2019年12月,在被香港警方点名后,汇丰为了自保,不得不关闭了“星火同盟”的账户,同时冻结了账户里的7000万港元。
加上孟晚舟事件,汇丰的小心思一目了然。
历史上,作为维护英国在华利益的金融机构,不难看出汇丰在政治斗争裹挟下的工具作用。从中国起家,靠着吸中国人的血,从500万注册资金发展为资产超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而如今中国依然贡献了汇丰银行最大的利润。
不否认汇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但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希望汇丰能在遵守中国规则的前提下,信守在澄清声明中的承诺:继续在业务、服务、人才和技术等各方面增加对内地市场的投入,一如既往地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能再吃饭砸锅了。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