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代身份证是日本机器制造?日本匠人精神,中国需要好好学学
【军武次位面】:大D
中国人的身份证真是日本造?
从2004年,中国人开始用上第二代身份证那时起,有关“14亿国人身份证都是由日本制造”等相关言论就已经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部分激进“反日”份子甚至扬言要撅了自己的身份证,来表达守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
难道中国的身份证真的是由日本制造?
1
一张卡片的背后
对于中国人而言,身份证实在太重要了,无论是去车站买票,还是去医院看病或者去宾馆开房,我们都离不开身份证。
这样一张不足巴掌大小的证件上,集中了太多国民信息,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国家安全资产之一。一旦泄露给其他国家,后果不敢想象。
也正因如此,没有一个国家会选择让其它国家真正参与到本国身份要件的制作中。
据统计,中国一共有37家居民身份证制作所,都受到当地治安、户政部门严格管理,所以担心自己信息被日本扒光了的朋友大可放心。
但是中国的身份证又确确实实与日本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每一张身份证的制作流程大体相同,从开始制作到完成,一共要经历信息采集、膜打印、预定位、压模裁切、芯片电写入、身份证核验六个步骤。
▲工作人员正在对身份证照片进行人工审核
而问题就在于这个膜打印上。
上世纪末,中国人普遍使用的一代身份证非常简陋,简单说,就是往一张印有个人信息的小卡片上,套上具有防伪信息的塑料封套。
由于技术限制,卡片上面印的个人照片更是中国人颇为忌讳的黑白头像。
▲一代身份证
而二代身份证实现了质的转变,不仅材料更加稳定抗造,而且装上了可供机器读取的芯片,防伪性强,功能丰富。
同时在外观上,二代还有个与一代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采用了彩色图像技术。
拿出兜里的身份证,我们就可以发现证件表面有上下两层膜包裹着,反面上印着的居民信息中,头像改用了人们更易接受和识别的彩色数码照片。
▲身份证背面的膜上印有居民信息
但也正因如此,二代身份证制作对彩色打印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时中国彩色打印这一巨大市场,却几乎被一个日本品牌——富士施乐彩色打印机全面抢占。
日本富士施乐彩色打印机,在中国有多牛?我举几个例子你就懂了。
除了二代身份证的彩色打印项目之外,此前富士施乐还成功取得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统的彩色打印机项目,中国公民的因私护照都是由这家日本公司打印机打印的。
▲曾经的招标记录依旧可查
而且,他们的打印机也曾一直被深圳公安部门用于制作居民暂住证,全中国34个省,有31个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单位,都安装了富士施乐打印机。
可以说,中国人手里的每一张公民身份要件几乎与日本富士施乐都脱不了干系。
而这家日本品牌的触手,在大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伸入了十几亿人的口袋。
中国能不用这家日本品牌吗?
还真不能。
当时中国招标部门,对参与竞标的打印机,特别是色彩饱和度和稳定性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方正电子也参与了那次身份证换代部分工作,一位相关人员直接表示,国内企业没有能力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高速彩色数码印刷设备,中日这方面的差距不是一两年就能赶上的。
反观同期日本富士施乐的性能,不仅可以满足印制第二代身份证的各种要求,而且直接造成的废卡率仅为0.2%,远远低于同类产品,极大降低制证成本。
▲当时富士施乐中标的一款打印机DC2060
再加上其在中国本土资源的早期优势积累,它旗下的两款打印机产品,顺理成章地拿下了那次招标。
除了日本富士施乐外,还有另一个品牌的打印机同时中标,它就是惠普,一家美国公司。
相信你已经明白,日常生活中,从惠普、爱普生、再到兄弟、佳能,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主流打印机品牌中,没有一家国产品牌。
因为从零几年开始,日本和美国企业就近乎将中国的打印市场全方位的垄断。
2
抢滩登陆战
打印机,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普通办公工具。可以说,那些被放置在各个单位办公室角落里的打印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办公工具,带来办公便利,却也成为了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
言过其实?我看未必。
2019年,一个名叫RobertHeaton的软件工程师曝光了惠普的“数据回传”丑闻。
他发现在惠普打印机的安装过程中,有个“数据搜集通知与设置”,这个功能默认开启,通过该功能惠普打印机会将部分用户数据回传给惠普,而且隐藏相当深。
有意思的是,“隐私安全”这个被西方国家时常用来攻讦中国的重大问题,这个时候仿佛变得无足轻重。
讽刺的是,在19年第4季度,全球打印机出货量统计中,美国惠普以高达38.6%的占比位居第一。
而位列第二至第五的佳能、爱普生、兄弟、京瓷这四大日本企业,更是瓜分了全球近一半的市场。
有些人肯定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中国的宇宙飞船都上天了,却连台小小的打印机,都不能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打印机,当然可以。
不过要先跨过的是,横在众多行业新进者面前那堵高高的专利墙,一眼看不到头的那种。
有人统计过,单是激光打印机领域,不重复的专利就有18万项,如果包括重复的专利有50万项之多。
而这仅仅是诸多打印机类别中的一种,如果放眼整个打印行业,这个数字将更加让人无法直视。
更绝望的是,在你辛辛苦苦、出钱又出力地迈过了第一堵墙后,以为迎接你的是广阔的用户市场,自己投的资金能回本了,却发现后面又是一堵新墙。
当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出现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将整个行业拔高一个台阶。
而这个技术革新者往往是行业的领头羊,比如苹果的触摸屏。
打印机行业的,比如惠普曾轰动一时的智捷技术,这项技术当年号称可将打印机能耗最多降低53%、占用空间减少40%,能够以极短的时间完成启动、打印和双面扫描。
你能想象,当你辛苦将研发出来的宝贝儿子奥拓开上赛道,人家已经开着法拉利赛车奔驰天下的感觉吗?
通过专利封锁,那些行业元老们主导了中国打印机行业的“三高门槛”:即高技术平台、高专利侵权风险、高投资。
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国打印机自主研发的进程,致使中国打印机产业几十年无人敢涉足。
关键是,人家这是合理合法,你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还能时不时挥舞专利大棒恶心你一下。
3
掌握“核心技术”?
2007年前后,是中国墨盒等打印机耗材市场鱼龙混杂的阶段,抄袭、仿制、低价抢客,甚至假冒原装几乎成为半公开的行业秘密。
那段时间也是日中厂商对峙法庭的密集期。
中方的代表是耗材出口厂商——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在当时鼎鼎大名的公司,屡战屡败。
“337调查”败诉、花钱和解与惠普的侵权官司,后来纳思达更因违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禁止令,于09年被罚了一笔约高达1.4亿人民币的巨额罚款,一时元气大伤。
这赖人家外国公司吗?真不赖,因为那时中国产品确实没有自主创新。
起步比别人晚,发展比别人慢,实属正常,我也相信绝大多数国人都能理解。
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中国民间从很早开始,就兴起一股“缺什么就炫耀什么”不良风气,穷人爱装富、没文化好附庸风雅等现象时常在身边上演。
这种风气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产品宣传大战中。
于是我们总是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广告词,其中以“XXX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等口号尤为响亮。
▲这么一说,蛇叔才是掌握“核心科技”
听到这类词,民众们总是能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之感,就好像中国自己的产品真的站起来了,而且靠的是自己。
可事实是,这些企业中有的是真材实料,但有的却是在消费民众情绪来浑水摸鱼。
什么算核心技术,掌握了什么核心技术,这就讲究了。
打个比方,在设计一款手机时,手机厂商大胆采用新配色制作手机背壳,这能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吗?
曾经就有一个品牌号称“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自主核心技术的打印机,经过多年创新,已经与众多国际品牌并肩齐驱”。
实际情况是,作为激光打印机最关键的三大件:硒鼓、定影器、激光器,该品牌都是直接用的三星专利。
▲激光打印机主要结构
之后更是因为耗材贵,故障频发等售后问题而时常被用户投诉,至于是否真的与国际品牌并肩齐驱,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而市场占比不高的它为什么能活下来?相信大家能明白。
所以当你在一些产品宣传里,看到“中国首个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字眼时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要被收割了。
这也是国产品牌为什么在部分中国人眼里形象变得如此之差的原因之一。
以致于有些人一聊起国产,支持支持,一听要购买,下次下次。
当然,不是说中国品牌不行,世界500强里,华为、徐工、海尔等中国企业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在国内也很受欢迎。
可中国高铁式的成功,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差距这种东西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弥补上。
但没有想过造成差距的背后真正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就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
这么多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不是偶然,背后支撑他们的是,日德等国企业们长期所坚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而这正是许多中国品牌所缺少的。
当然我相信,中国是一个不惧落后,也有决心敢于追赶的国家,最终一定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那之前,明知无法取代他国品牌,还号召其他人进行抵制,这种行为可太丢人了。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