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疯狂抢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风”的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

支撑国风崛起,一个《唐宫夜宴》还不够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大概也没想到,一种名为“韩国起源论”的全新学说百年后会在东亚诸国内异军突起,向其地位发起冲击。
“人类的祖先并非是猴子而是韩国人,而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乃至世界文化正统皆起源自朝鲜半岛......”
搁在平时,这种匪夷所思的理论,大家笑一笑也就得了。
但韩国人可能有点当真了,为了证明韩国文化源远流长,一手开启了万物皆源于韩国的时代。当国内底蕴不够,怎么办?只能从国外抢或者自己创造。
隔壁有着几千年历史、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自然成了韩国的“借鉴”对象。端午节、农历春节、灯会到最近的中韩泡菜之争,韩国都要抢过来变成自己的传统文化。

前段时间,一位中国漫画创作者在网上发布了一组漫画,并附上了“古风混搭”四个中文大字,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漫画创作者的推文
漫画中角色服饰借鉴了明朝时代的穿搭风格,以及一些国内汉服文化活动展品,从中创作出来的漫画。
结果却大量韩国网友的声讨,说中国作者抄袭了韩国古装,漫画中的人物穿着的是朝鲜服饰。

▲韩国网友:这才是中国古装
但事实是,朝鲜皇帝的衣服都是当时中国大明天子赏赐的,称作大明“赐服”,后来韩国服饰借鉴了明朝服饰的诸多特色,也就是说,韩服起源自汉服!

▲韩国影视剧里的国王形象
明明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却被韩国公然“偷走”,不禁让人疑问,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真就到了国外无人知晓的地步?
在以前,还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重要性可见一般。
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随后经历千年的发展,演化出了隶书、楷书、宋书、行书等等。

而东亚文化圈诸国,早先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于是,长期作为中国藩属国的韩国和长期向中国看齐的日本,不约而同地学习起了汉字。
汉字刚传入日韩时,只有贵族、官员才会使用,普通平民仍然只能用口语交流,谁会写汉字、能作汉诗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前韩国总统李承晚、朴正熙
都会写正儿八经的中文毛笔字
直到近代,韩国开始推行韩语,进行“去汉字”运动,结果却由于汉字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韩国推行的韩语存在很多表达不清的地方。
于是,韩国人就改变了下思路,想直接宣称汉字是由其祖先东夷族发明,甚至计划将汉字申遗。然后,就被联合国多次警告,如再将他国文化申遗将被取消申遗资格。

不仅中国汉字名扬海外,就连中国的绘画、音乐也是如此。
从三国时期开始,朝鲜绘画就开始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影响,通过借鉴中国主流画家技法,出现了一批擅长山水画,以及擅长画梅、兰、菊、竹等的画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乃至于外行根本无法分辨朝鲜山水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区别,哪个才是真正的国风?

▲左为唐寅(唐伯虎)的《看泉听风图》,
右为朝鲜李朝画家姜希颜的山水画
而唐朝时期,日本的绘画风格也多受中国影响。

▲唐开元末,
陕西西安南里王村韦氏墓壁画六扇屏

▲日本鸟毛立女屏风六扇画
除了在视觉语言上对中国进行像素级借鉴之外,在代表听觉语言上的音乐上,中国对东亚诸国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
唐朝中日交流时期,就有包括尺八、鼓、筝等大量中国传统乐器流入日本,日本更是雇佣了唐乐师来日本本土教授唐乐,掀起风尚。
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至今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过去的八支唐式尺八。
可惜的是,南宋以后尺八在中国就逐渐没落,已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失传,如今已成为了日本的演奏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尺八
不仅仅是尺八,众所周知,“三国”和“孙悟空”作为中国四大名著里的两大关键词,是历史和神话故事的象征。
但是真正让绝大部分外国人认识这两词,并非中国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而是日本一家游戏公司和一本名为《龙珠》的漫画。
还没有开始对外进行输出,中国文化的部分高地就已经被别人占领。
而相反的,外国对中国文化输出却是有目共睹。
从韩国的小鲜肉,到日本的二次元,再到美国迪士尼、好莱坞,我们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已经充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当然,并非是说我们要抵制外国文化,而是说,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外国文化到了今天能大行其道。
其中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国民本身要重视、保护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汉服是起源自中国还是韩国,怎么能奢求韩国人明白呢?
如果中国人自己的毛笔字都没有外国人写得好看,弘扬中国文化又从何谈起?
这一点,日本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尤其是传统节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总会在街道欣赏到隆重的花车巡游。
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在抬花车的伙计吆喝中,节日的气氛烘托的恰当好处。

▲日本花车游行,庆祝节日
日本的游戏和漫画,更是将日本刀、水手服、武士、忍者等传统传播到了全世界,成为了日本在世界各国的名片。

▲著名电影《杀死比尔》的一幕
导演昆丁特别喜欢日本刀和李小龙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国风”文化正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崛起。
这一代95后、00后们,甚至都开始穿汉服,学汉礼,作古画。

▲中国湿地博物馆汉服文化展览
以前在中国地铁、公园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cos动漫角色的朋友们,如今,那些穿汉服的小伙伴也逐渐多了起来。

▲镜头拍下的有趣一幕,
司机也太会了
在这样一个个小片段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只是纸面上的单薄色彩,鲜活了起来。
去年春晚黑马,河南台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更是将一群“唐朝胖妞儿”搬上了舞台,火遍全网,在口碑上更是吊打一众其他春晚。

▲《唐宫夜宴》节目
这支舞蹈节目,运用了5G AR的现代技术,让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一众国家级文物宝藏,传送时空,在舞台上一一呈现。
在妆容、服饰都贴合唐朝独特风尚的舞蹈演员的曼妙舞姿中,在国风音乐搭配下,国宝、国风、国潮融为一体,在舞台上盛放。

▲都是国宝啊!
看到这个节目的观众,谁又能想到其灵感来源,是博物馆里的玻璃罩里那些平日看起来枯燥平凡的绘彩陶乐舞俑。

▲博物馆里的绘彩陶乐舞俑。
事实证明,国风不是土玩意,不比日本动漫、美国大片差,只要主创搞出创意、搞出亮点,中国网友就一定会大力支持。
而《唐宫夜宴》也只是国风崛起大潮里的一朵小浪花。
近年来,中国的文娱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口碑爆炸的国风作品,比如《雾山五行》《哪吒》等。

▲历经千年的中国敦煌壁画“飞天”
尤其是《雾山五行》,这部剧情取材于《山海经》志怪传说的国风动漫,浓郁的国画意蕴仿佛要跳出屏幕,直冲观众脸上扑来。

▲《雾山五行》里的山水画面
其中,部分影视剧作品更是走出海外,在东南亚走红的中国古装影视剧作品《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

▲国外网友看过《琅琊榜》评价,
以前只看韩国电视剧,现在也会常看中国电视剧了

▲《长安十二时辰》复原了唐朝的建筑、服饰
而风靡日本的中国硬派武侠漫画《镖人》,更是3次登上日本央视NHK,被盛赞为“世界级的中国漫画精品”,就连《蜡笔小新》前主编看一眼后,就决定来中国帮忙推广。
而在游戏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口碑不俗的国风游戏,《天地劫:幽城再临》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款国风奇幻武侠RPG手游,《天地劫:幽城再临》采用了中国经典文化背景:
女娲开天,
蚩尤御地,
罗睺藏幽,
妖魔群起的乱世,
一群天命之人踏上探寻真相之旅。

在扎实的游戏剧情基础之上,再搭配主机级画质以及国风浓郁的立绘,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观看一部动漫电影般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音乐配音、服饰、乃至建筑方面,更是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比如主角随身携带的乐器就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尺八,为了更好地呈现游戏内的尺八要素,更是请来了演奏家,专门谱写了尺八原创曲,试图还原中国这门失传乐器的精华。

同时,在角色外观、皮肤设计时,借鉴了中国戏剧文化的诸多特色元素。

▲虎头娃娃和凤冠
除了在视觉、听觉艺术方面坚持国风打造之外,在战斗部分,游戏主创们也是花足了心思。
大刀、短剑、弓箭等中国大量传统冷兵器的运用,凸显的是一招一式之间的短兵相接、拳拳到肉、酣畅无比的打击感。

不同于以往RPG回合制玩法,《天地劫:幽城再临》采用经典战棋的玩法,强调策略与智慧。
而属性克制与天赋克制,更是极大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保证了玩家对阵容多样性的需求。
在战斗时,还要考虑己方英雄的天赋特性,巧妙运用连击、 援护、追击等战术,才能以少胜多,持弱胜强。

总的来看,这绝对是近年来不可多得国风武侠手游上乘之作!

《天地劫:幽城再临》现已开放公测,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了!

- 0000
- 0002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