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道墙就能击败诸葛亮?司马懿都办不到,这个武将却成功了
谁能让诸葛亮吃亏?并非司马懿!
战争,从来都没有远离过人类。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多不胜数,中国也因此成为兵法大国。
▲诸葛大名垂宇宙,杂牌魏将赢了他?
要说中国谁最会用兵,恐怕很多人一定会想起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为算无遗策,攻无不克的神人,像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也不敢接战,要来躲,来拖,来“拼”命,熬死了五十四岁的老丞相,才勉强“胜利”。
试想一下,带着几万人马的诸葛亮,对阵一员只有一千多号人的曹魏杂牌将军,谁会赢?你肯定会觉得,当然是诸葛亮赢嘛,这还用说吗?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是诸葛亮输了!让诸葛亮也发愁的硬仗,正是冷兵器时代难度最大的作战样式,攻城!
▲《大明劫》中的攻城场面
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同时也多为交通要冲和资源集散地。在冷兵器时代,城市也被叫做“城池”——城、池,就是城墙和护城河。城池攻守,一直都是战争的重点,防守方在紧要地点筑城坚守,而攻方则要使出浑身解数去攻城。
▲紫禁城的护城河(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城池这个称呼天然反映出了守城最常用的战术——挖沟。
即使在今天,一道够宽够深的大沟,也足以挡住坦克。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挖一条深沟,灌上水,或直接利用天然水系,就能将来犯敌军挡在一定距离之外,被围困时还能成为水源。
所以,古代中国城市基本上都有护城河。北京紫禁城的护城河,宽度为52米,两侧陡直,难以越过。宋代的襄阳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甚至达到了250米,别说古代,就是现在也是个巨大的障碍。
▲古代“架桥车”模型(图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不过,这只是一个静态障碍,只要人力和时间够,攻方总能通过摆渡、架桥、填土来越过,然后兵临城下。如果护城河不够宽,古代还有一种折叠式的“壕桥”,就像现代的架桥车一样,推到河边一放就是一座桥。
然后,就要面对城墙了。
城墙,就是一堵人造高墙,或者人造悬崖,基本都是夯土结构,后来又发展出了内部架木梁,外层包砖的改进。城墙并不简单,是一个由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瓮城组合成的综合防御工事。
▲1908年的西安城墙(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守军据于城墙,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弓弩形成交叉火力,还可以扔滚木礌石、火球,倾倒开水、热油,甚至是烧开的粪便——这种恶心的武器名曰“金汁”,被这玩意儿浇到,百之百会因烫伤加感染而死。
攻方则必须费劲仰攻,现存的西安城墙,周长13.74千米,顶宽12-14米,高12米,故宫城墙也有10米高,冒着矢石往上爬,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大城往往不止一道城墙,如果再有天然地形可资利用,水源粮食不乏,就更不好攻击了,比如南宋的钓鱼城,就让野战无敌的蒙古大军一筹莫展。
所以,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攻城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活,难怪孙子兵法会说“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但难度再大,该攻的城还是得攻,因为有些战略要点是绕不过去的,必须要拿下。如果敌人不投降不逃跑,就只能围困或硬攻。如果时间又不允许围困,那就只有硬攻一个选项了。
硬攻,无外乎“爬城墙”,“攻城门”,“挖地道”三种途径。
爬城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云梯了,最简单的云梯就是两根纵向长条加若干横条的那种,缺点显而易见——有可能被推倒,还毫无防护,士兵攀爬时不能机动,无法还击,守军弓箭滚木礌石开水热油一招呼,基本就是在送人头了。
▲重型云梯(图片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真正用于实战的型号多是重型云梯——下面有带轮的基座,云梯固定于其上,有的设计为折叠式,甚至还带有皮革制成的“装甲”,推到城下后,可快速架设登城。还有一个笨办法,用土堆出一个斜坡,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太大,时间长,“施工”还得冒着敌方火力,所以并不常用。
城墙最薄弱处是城门,所以攻城器械中有一种“冲车”,或者叫“撞车”,用来攻击城门。
▲最简单的冲车
最简单的冲车就是用几根木头架成梁,吊上一根粗大的木头,前端还可以包上金属,下面安几个轮子,推到城门就可以开始撞击了。如果加个尖顶,再来一层“装甲”,就成了“轒辒”,能抵御守军的灌顶攻击。
换个思路,如果有个东西能提前把人升到跟城墙一样高,不就可以如履平地,直接冲过去了吗?
▲攻城塔,光是体型就能对守军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实现这种功能的器械,在西方叫“攻城塔”,在中国叫“吕公车”,因为相传是姜太公的发明。吕公车就是一座带轮子的活动碉堡,顶端与城墙平齐或更高,士兵可直接跃上城墙。内部分层,有梯子,可源源不断的输送兵力。
再换个思路,直接歼灭守军有生力量,或者毁掉城墙,不也可以吗?
投石机,就可以干这个活。古代投石机分为人力型和重力型,投掷的“战斗部”可以是从几公斤到一二百公斤的石弹,也可以是泥弹或“燃烧弹”,甚至还有人或动物的尸体(引发瘟疫)。
如果用来攻城,先用重弹集中打击城墙中的一小段,击碎箭楼和垛口,如果城墙不甚坚固,甚至可能直接击垮。然后再用轻弹杀伤人员,最后步兵往上冲。
如果遇到坚固的大城,投石机也对付不了,此时就得用一个狠招——挖地道,古代称之为“穴攻”。把城墙地基掏空,边挖边以木头支撑,最后再放一把火。支撑木烧毁后,城墙就塌了。火药发明后,还可以填满火药进行爆破,总之是打开一个缺口,剩下的事情,就是大军蜂拥而入了。
除了这些直接攻城的器具,还有用来瞭望和观察的“望楼”和用来进行火力压制的“井阑”。
▲《武备要略》中的“井阑”示意图
望楼就是在固定好的,足够高的粗木顶端固定一个小屋,人爬进去观察对方动向,用旗语指挥,可机动和升降的型号则叫做“望楼车”或“巢车”。井阑就是移动箭台,比城墙高,弓箭手向下射箭压制守军,给攻城部队提供掩护。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攻城的办法挺多啊,不应该更容易吗?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以上器械并不是每次攻城都能集齐,很多时候只有一两样。其次,这些器械大多非常笨重,都是零件运输,临阵再打造和装配,攻方还得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成本也很高,一般人玩不起。
一般来说,只要意志不崩溃,人力物力不太缺,哪怕兵力悬殊,凭城坚守,问题不大——诸葛亮正是在攻城战上碰了钉子。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一年内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在春季进行,虽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却因街亭失守而功亏一篑。228年冬,诸葛亮发动第二次北伐,目标直指陈仓(宝鸡)。
魏军前线指挥官曹真预判到了这次进攻,派遣一名杂号将军——郝昭,防守陈仓。
郝昭,无论是能力还是知名度,都远远不及诸葛亮。在许多三国类的游戏里,他都被设置成为一个数值不高的普通武将,但他却让诸葛丞相狠狠吃了一亏。
诸葛亮先进行劝降——我几万大军,你就一千人,降了吧?郝昭断然拒绝。因为粮草不多,时间拖长魏国也必来救援,诸葛亮没有进行围困,直接攻城。
蜀军第一波攻势,用的就是用云梯。郝昭的办法是用火箭射云梯,蜀军多被烧死。然后诸葛亮又用冲车攻打城门,郝昭的对策是用绳子系上石磨砸下来,将冲车砸得粉碎,而且还能拽回去反复用……
诸葛亮改变战法,他下令填平护城河,以便让大型攻城器械靠近。
很快,蜀军的攻城塔和井阑逼近城墙。然而郝昭在蜀军填河的同时,在城内又建了一圈城墙,蜀军越过第一道城墙后又面临一道墙,被夹在中间成了活靶子,攻击失败。
诸葛亮再行“穴攻”,企图挖到城内,来个“中心开花”。郝昭的对策——你挖我也挖!挖出横向地道将蜀军的地道截断,诸葛亮的攻势又被挫败了。
二十多天过去了,诸葛亮就是攻不下只有一千多人把守的陈仓。此时魏国张郃、费曜援军将至,诸葛亮只得撤退,郝昭因此战被封为列侯。蜀军唯一的收获是在撤退过程中设伏,斩杀了魏将王双。
一座坚城,一千人马,居然让诸葛亮这样的天才也奈何不得,可见古代攻城之难。但守城就容易吗?也不是,郝昭坚持到最后,都开始挖城中的坟墓,取棺材木料来用了,可见消耗之大。至于那些男女老少都上阵的血战,历史上就更多了。
想了解古代的城池攻守,只是读历史典籍,到博物馆参观,肯定是不过瘾的。但我们很幸运,因为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平台——体会古代城池攻守,请来《率土之滨》一战!
《率土之滨》是深受玩家欢迎的资深手游了,口碑不用多说,而且还不断有更新。现在,《率土之滨》推出了新赛季“兵合车错”,为玩家提供“高墙内外,两军对垒,矛盾相接,胜负难料”的攻城战体验。
新赛季中,新增了“考工府”这一设置。“考工”是西汉官名,汉武帝太初元年(104年)设立,由少府的属官“考工室”更名而来,任务是掌造兵器弓弩刀铠等兵器。在游戏中,玩家可在己方势力的主城,分城,及戍城中建造考工府,建造后该城池即可存放器械,亦可生产各种攻城器械。
以霹雳车为例,史书记载,在官渡之战中,“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率土之滨》再现了霹雳车,游戏中的霹雳车能在远距离攻击敌军和建筑,威力很大,而布置了霹雳车的阵地,也将在新赛季中成为敌军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新赛季中,十三州之中有部分城市将成为重镇,与胜负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重镇与州府的太守还能使用特殊的器械——吕公车,同时调动9支部队,在对决的关键时刻,这将会成为战场上的胜负手。
与野战不同,城池攻守,在人在天也在器,对城池建设的要求和依赖度也更高。
你能将器械运用自如吗?能攻守两利吗?能在敌军优势装备的攻击下取胜吗?那就来《率土之滨》,亲身体验攻城与守城的压迫感和毁灭感吧!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