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国人很反犹?跟抗日时期犹太人想在东北建国有关系吗
换个角度看巴以冲突
喧嚣了一阵的巴以冲突,随着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方面达成停火协议,似乎暂且告一段落。
在这次的巴以冲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这场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冲突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我国的舆论场中,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巴勒斯坦,一派是支持以色列。
但总体感觉是,后者似乎占了上风。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引起了军武菌的兴趣——犹太人在抗战时期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在我国东北划分出一块土地,以达到复国的目的。很多人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厌恶以色列的。
稍微了解这段往事的人,往往或形成一个概念,就是“以色列人充当了日本人的帮凶”。
然而,事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
“河豚鱼”计划,拿钱买地
中国的犹太人,都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上,其实不断有犹太人来华,期间形成了四次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数十年里从英属中东、南亚和东南亚来华经商办实业的塞法迪犹太人;第二次是19世纪末以后数十年里为逃避反犹浪潮、革命和内战来华谋生的俄国犹太人;第三次是1933-1941年间从纳粹统治下欧洲亡命来华的犹太难民;第四次是1979年以后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与繁荣,犹太人再次来华,并建立了新的犹太社团和居民群体。
我们今天要讲的,跟第二次高潮有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新兴的国际商业贸易中心城市,并成为列强商业势力竞相争夺的一大广阔市场。
1898年,中东铁路动工修建后,一批俄国人、犹太人来到了哈尔滨。随后,犹太人不断来到东北地区生活、经商和开办企业。清政府给予了不错的待遇,当地百姓也对犹太人也很包容。
▲在哈尔滨的犹太人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对后来犹太人的命运影响很大。
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在沙皇俄国也有。1903年,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反犹暴行,导致犹太人死了45人,伤了将近600人,有1500家房子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损失巨大。
这件事给犹太人留下很深的记忆。
随后的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双方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大打出手。然而战争的结果是,各方面都强于日本的沙俄竟然输给了土地狭小、资源匮乏,且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者。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从英美获得巨额资金。英美为了牵制沙俄而借给日本的钱,大部分都来源于犹太财阀。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曾购买过大量的日本国债,但为了不让生活在俄罗斯的犹太同胞再受到不良影响,这种行为是暗地里进行的。
但是美国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就高调了许多,出于对沙俄的仇恨,他先后向日本提供了近2000万美元的巨额贷款。而希夫本身也是一个著名的犹太领袖,因此这一次金融行动因风险之大,数额之高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雅各布·希夫
日本报纸也连篇累牍地颂扬雅可布·希夫,日本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邀请他共进午餐,还授予其旭日奖章。
这几乎就是一场造神运动。加上沙皇推卸战争责任,特别强调了犹太财阀在战争中的作用,让日本人片面的看到了因为一个犹太人的帮助,而使战争局面得以扭转的奇迹,从此,犹太人正式出现在了日本人的视野之中,几乎成为财富、权利、胜利的象征。这也是日本亲犹的开端。
不过,同欧美等国家一样,日本后来还是转向了反犹。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英美德等国家为支持资产阶级夺回政权而出兵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日本为了自身利益,也于1918年派出了西伯利亚远征军。
在这批西伯利亚远征军协助白俄对抗红色政权的过程中,日军不可避免的会与这个反犹主义盛行的国家中的反犹分子接触。白俄军队中的极端的反犹主义者,宣扬说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一些犹太人在背后给予了其资金支持,还到处散发了一本名为《锡安长老议事录》的小册子,其内容就是一群犹太领袖秘密谋取世界的谈话记录。
虽然这只是俄国人为了消灭犹太人所制造出的一种理由,但是对于并不熟悉犹太人的日本人来说,却是真实的。对于犹太人给予资金支持而赢得战争胜利的这一说法,日本人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接受了这一说法。
因此,1922年日本撤军回国后,一批日本官兵就带回了反犹主义的火种。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犹太人就从帮助日本取得战争胜利的值得尊敬与感谢的外国友人,变为了一群谋取世界的阴谋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强占了中国东北。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的犹太人受到排挤,犹太商社日益减少。在日本势力支持下,哈尔滨的一些白俄组织,进行疯狂的反犹活动,绑架犹太富商,打碎犹太教堂玻璃,进行反犹宣传,致使大批犹太人陆续离开哈尔滨,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定居。哈尔滨和上海的犹太人社区,就哈尔滨等地犹太人遭迫害一事,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无果。
不过,随着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变。
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利益相冲突,英美等国拒绝对“满洲国”进行投资,致使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东北,却没钱进行开发。日本迫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中了以经商而闻名的犹太人。
日本的一些所谓的“犹太问题专家”,纷纷提出实行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在“满洲国”的统治。
按照日本犹太“砖家”的理解,如果真的吸引犹太人来满洲,不仅可以帮忙开发这片沃土,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还可以同犹太人处好关系,使其他国家的的犹太人改变对日本的看法,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也迫使英美等国家承认“伪满”的合法性,一举两得。
1934年,就在希特勒对犹太人采取一系列压迫措施的时候,日本“砖家”鲇川义介发表了一篇名为《一项邀请五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欢迎犹太人来“满洲国”定居,来者可享有宗教自由、经济自由等权利,一经发表,好评如潮。但也有人提醒,犹太人就像河豚鱼一样,美味却含剧毒,应对不好,惹火烧身。这就是著名的“河豚鱼计划”的由来。
不过随着“河豚鱼”计划的出台,几乎是一夜之间,日本人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变,他们开始亲近、拉拢犹太人,开始坚决制止在哈尔滨地区不公平对待犹太人的事件发生。
并且在日本在满官员与犹太人领袖的努力下,于1937年—1939年之间举行了3次远东犹太民族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日本人在会上说:“日本人没有种族偏见,日本人民珍视它同犹太人民的友谊,日本正准备和犹太人民合作……保持密切的关系。”
犹太人则通过了一项送给全世界犹太组织的决议:“我们,出席这次民族性的会议的犹太人,在这里宣布,我们在国家法律之下享受种族平等和公正,并将与日本和满洲国合作以建立亚洲新秩序。我们向我们的共同宗教信仰者要求帮助。”
当两个群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的时候,那么之前的什么仇怨都可以暂时搁置。然而,一旦实现各自利益的共同前提条件消失的时候,那么弱者又会重回任人宰割的地步。
日本人也确实想实现“河豚鱼”计划。1938年12月5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专门讨论对犹政策。参加会议的有首相近卫文磨、外务大臣有田八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大将、大藏兼通商产业大臣池田成彬。在这次会议上,“河豚鱼”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出炉,其要点是:
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建立一个“犹太人居留地”,先安置3万名犹太难民,然后逐步扩大;建立这一居留地的费用,由美国犹太财团承担,先需要1亿美元的安置费;大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宣传此计划,请世界各地犹太知名人士到居留地来访问;通过建立居留地吸引犹太资本,并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然而,现实很骨感。这个计划,要是得不到美国犹太人的肯定,那就是一纸空文。碰巧的是,当时在在美国犹太人群体起主导作用的人物,是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兼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斯蒂芬·魏斯。
他对日本人的评价是,“我认为犹太人去支持日本人完全是一种堕落行为,日本如同德国和意大利,是真正的法西斯国家”。
“河豚鱼”计划最终真成了一张废纸。1940年7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缔结了军事同盟,日本政府为了取得希特勒的信任,对犹政策必须发生根本改变。
1942年6月,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辛格上校抵达上海,向日本驻华侵略军当局提出了“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的秘密计划,即所谓的“梅辛格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就是借用纳粹德国在欧洲灭绝犹太人的手段,解决在中国的犹太人。
但由于日的存在分歧,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施,但1.5万犹太人还是被关进了上海虹口的“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到了1944年,随着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和北非的节节败退,日本的战局也出现了逆转,走投无路的日本又打起了犹太人的主意,但最终也是无疾而终。
至此,日本人利用犹太人为工具为其侵略战争服务的“河豚鱼”计划,最终被证实为就是一场痴心妄想。
2
以色列之前,犹太人为何没有祖国?
纵观整个“河豚鱼”计划,不难看出,在华犹太人完全是充当了一枚棋子的角色。
而纵观整个犹太人的历史,他们的命运,似乎也可以用“棋子”一词来形容,太平的时候备受歧视,乱世的时候则任人宰割。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西方历史上,反犹主义由来已久,且规模庞大。由于犹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宗教信仰,使得犹太人很难融入流散地的主流社会,并因此时常受到当地主体民族的排挤或欺凌。
所以,“排犹现象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特别是自犹太人进入西方世界以来,形形色色的排犹更是几乎从未间断过”。流散的犹太人还常常成为当地统治者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替罪羊。
那么在以色列建国以前,犹太人为何漂流在世界各国,连一个祖国都没有?
自从摩西率领希伯来人出埃及定居迦南地(今巴以地区)以后,他们是建立过国家的。公元前1012年,大卫王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好景不长,大卫王儿子所罗门死后,国家再次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本来国家就不大,还一分为二打得不亦乐乎,公元前721年以色列就被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太也被巴比伦所灭,大批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
此后犹太人被奴役的厄运就没间断过。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又征服了犹太人,并在此地大力推行希腊化。但惟有犹太民族固守他们的古老传统,顽强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拒绝接受希腊文化,这让希腊统治者十分恼火,并决心采取行动。
公元前168年,安条克四世为了在耶路撒冷强行推行希腊化运动,宣布犹太教为非法,禁止崇拜犹太人的上帝雅赫维,违者以死论处,掀起了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从上至下的反犹主义运动。
这就是反犹主义的发端。
犹太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为其民族信仰而被置于死地。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玛喀比家族领导下发起了著名的反抗运动——玛喀比起义。
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反抗。
紧接着,罗马又统治了这块地区。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将领庞培率军攻占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与罗马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应该说在罗马统治的前期,罗马人与犹太人相处得还算平和,但这一现状在屋大维期间被打破。公元6年,罗马屋大维皇帝宣布废除以希律家庭为首的君主政体,在以色列实行直接统治,犹太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的地区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由于罗马派来的巡抚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肆意压迫犹太人,犹太人与罗马统治者的关系日趋紧张,犹太人的反抗行动亦频频发生。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为了补足犹地亚欠缴的行省税,擅自没收了,其实就是抢了耶路撒冷犹太圣殿里的财物,他手下的士兵还将所有阻止他们进人圣殿的人杀死,从而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反抗罗马统治的公开起义。
起义尽管在最初阶段取得了胜利,但面对强大的罗马军队,还是于公元70年被残酷地镇压下去,被犹太民族视为极其神圣的殿堂—犹太圣殿被罗马人焚毁,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惨遭屠杀,更多的人被俘卖为奴。
13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计划将耶路撒冷重建成一座罗马式城市,并打算在其中建造一座罗马神殿,此举又激起了犹太人的极大愤怒,第二次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爆发。
但毫无疑问的,起义在135年被彻底镇压下去。这两次犹太人大起义给犹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历史学家估计,至少有159万以上犹太人在这期间惨遭屠杀,1000座以上犹太村镇被摧毁,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被迫逃离故土,开始向世界各地流散。
犹太人从此彻底丧失独立地位,并失去自己的家园。
以上就是在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为什么遍布全世界却没有一个国家的原因。
3
反犹是如何成为一种历史现象的
当我们在讨论为什么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反犹现象时,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犹太人因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不同,而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而且犹太人精于放高利贷,是守财奴和吝啬鬼的代名词。
但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宗教上。
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但基督教最初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而已。尽管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离出去并形成具有自我体系的一种新教派,但总体上还是继承了犹太教的核心——一神信仰,以及全盘接收犹太人的经典《圣经》和救世思想。
但双方之间的争执却从未中断,特别是刚刚从“母亲宗教”犹太教中分离出来的基督教,为了表明自身教义的优越,吸引更多信徒,制造了一系列肆意抵毁犹太教和攻击不愿皈依基督教犹太人的言论。
这些言论就为日后出现的歧视和反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一系列反犹主义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各个时代决意推行反犹主义政策的统治者有了一个随时可以利用的极好借口。
这些理论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新约》中。比如,《新约》被认为是出自耶稣本人之口的话语,虽然没有明显指责犹太人,但暗示了对犹太人憎恨。
而最终要的一点,就是淡化罗马当局在处死耶稣一事上的责任,而将耶稣被害罪责强加到犹太人头上。这一点最要命。耶稣对于基督教徒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你犹太人直接杀了我们的神,这还了得?
当这种认知被普遍接受时,就成为了基督教徒普遍憎恨犹太人的根源。
4世纪初,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皈依基督教,并于313年与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名发布“宽容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基督教从此发展壮大起来,一扫西方世界,犹太人和犹太教,也就更无立足之地了。
讽刺的是,基督教创始人为了淡化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而将基督教添加的部分称为《新约》,其言下之意为,上帝与犹太人订约的事已成为过去,现在上帝已与基督徒订立新约。就这样,基督教创始人在肯定犹太人《圣经》的同时又否定了它,在接受它的同时又取代了它。
宗教之争,看起来如儿戏一般,远谈不上多么圣洁。
接下来,反犹主义伴随了西方社会近2000年的历史,直至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反犹主义达到顶峰。
近2000年的颠沛流离,受尽歧视和迫害,也促使一部分犹太人开始反思如何解决本民族的这种处境,犹太复国主义者由此诞生。他们认为,犹太人之所以会有这么惨的历史,就是因为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要结束犹太人的苦难,只有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西奥多·赫茨尔,“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原为奥匈帝国记者,现代以色列的国父
一开始犹太复国主义者建议在阿根廷和故土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回到故土巴勒斯坦。
他们里的精英分子,主张通过大量移民以使犹太人在巴勒斯地区成为占人口大多数的民族,从而达成复国的愿望。
一战后,犹太复国主义者们认为建立犹太国家的时机己经到来,与英国政府要员接触频繁。秉持搅屎棍精神的英国想利用犹太人来协助自己在中东的殖民事业,而在阿拉伯民族之外另加入犹太民族,可利用民族矛盾相互制衡,以分而治之实现统治。
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一战后就不断有犹太人迁到巴勒斯坦。
二战结束后,更是有大批无家可归的欧洲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随着犹太人的到来,原本生活在此地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不再平静,与犹太人冲突不断。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大量参加过二战的英国犹太士兵加入其中。犹太极端分子还建立了专门进行恐怖活动的秘密武装,犹太恐怖活动也发展起来。
▲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时的横幅:德国人摧毁我们的梦想和家园,你们不要摧毁我们的希望
压抑了的近2000年的犹太人,在经历了大屠杀的悲剧之后,心态也变得扭曲起来。
碰巧的是,二战后,英国政府由于经济不振,石油短缺,希望与阿拉伯人保持良好关系,所以英国仍采取了扶阿抑犹的政策,这引起了所有犹太人的愤怒。他们认为是英国阻碍了其复国的进程,开始搞起了恐怖袭击。而美国为了取代英国控制中东,也默许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通过制造恐怖活动迫使英国退出巴勒斯坦。
如果想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推荐去看英剧《诺言》,这部剧以一个英国老兵的视角,再现了当年犹太恐怖主义者的恐怖。
比如派年轻貌美的犹太女子去勾引英国士兵以套取情报。
用炸弹直接去袭击英国驻军司令部。这是真实事件。1946年4月22日,恐怖组织“伊尔贡”成员摧毁了大卫王饭店,造成包括英军司令官和高级军官在内的共91人死亡、45人受伤,死伤者中大多是平民。
恐怖分子与平民配合当街袭击英国士兵。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完全被震撼到了,而且是那种毁三观的震撼。一个老太太在前面假装跟别人说话挡住英国士兵的去路,然后两个恐怖分子上来就是连开数枪,随后枪手从容地坐到了路旁边的咖啡桌上。而旁边闲聊的,或者路过的犹太平民,就跟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干嘛,丝毫不认为他们刚刚杀的是人。
为了实现本民族的一个愿望,视人命如草芥,一个民族的心里,扭曲到了如此地步。
由于英国陷入财政困难,己无力解决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2月,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但犹太人针对阿拉伯人的恐怖活动并未因此停止。
此时的恐怖活动目标,已经变成了逼迫阿拉伯人离开家园,好给犹太人让出土地和房屋。
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中划定给犹太国的那些领土,既是分配给当时这个地区的犹太居民的,同样也是分配给这个地区的阿拉伯人的。
但陷入癫狂的犹太人根本不管这些。在英军撤离的时候,犹太武装和恐怖组织开始疯狂屠杀阿拉伯人。
《诺言》中有对这个事件的呈现。拿着枪的犹太人挨家挨户的枪杀还没来得及撤离的阿拉伯人。码头上,架着机枪和迫击炮的犹太人虎视眈眈,只要一等到英军撤离,一场屠杀不可避免。
以至于现在很多巴勒斯坦家庭,都保留一把祖传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他们老家房屋的钥匙,他们仍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故土。然而已经不可能。
然而可悲的是,犹太恐怖主义在以色列建立、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直接开启了中东恐怖主义的潘多拉之盒。以色列依靠恐怖主义建立国家,使巴勒斯坦人认为阿拉伯人也能用恐怖主义来夺回自己的家园。
在巴勒斯坦人看来,恐怖袭击己成为弱小民族伸张正义、求得民族生存权的最有效的武器。
建国后的犹太人也并没有放弃恐怖主义的手段。定点清除为主要形式的国家恐怖主义成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政策,这标志着国家恐怖活动披上了正当的合法的外衣。这种国家恐怖主义致使得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引发了更多的自杀性爆炸袭击。
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这或许也是现在很多人反对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的原因之一吧。
▲犹太人控制的英语世界的媒体
归根结底,我只能想到,人类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当一个自然人,裹挟进历史、政治、宗教、民族的大染缸中去以后,他的思想,他的道德观念,他的世界观,将不由自主地促成一个民族群体的癫狂。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