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央视罕见“探访”俄罗斯卡-52生产车间,中国这是打算采购?
11695

央视罕见“探访”俄罗斯卡-52生产车间,中国这是打算采购?

诺哈网2023-06-01 07:44:240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播出了记者前往位于远东地区阿尔谢尼耶夫市的卡莫夫局生产车间,实地探访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生产制造的视频画面,这可能是中方媒体记者第一次被允许进入卡莫夫工厂,对该司批产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的画面进行实地拍摄。

大家对卡-52这种构型比较特殊的共轴双旋翼武装直升机的性能普遍很感兴趣,甚至还有读者还过来询问大伊万,这种类型的武装直升机是否符合中国陆军航空兵的需要?咱们的记者进厂探访,是否意味着中国军队要采购“短吻鳄”武装直升机了?

卡-52的由来

其实,要大伊万认为,卡-52型武装直升机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它的改进前型机卡-50“黑鲨”的研发和批产,本身就是一系列“机缘巧合”之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苏联末期、俄罗斯早期在直升机航空兵部队主战装备建设上的纠结和反复,毕竟当时和卡-50几乎同步研发、同步竞争的,还有隔壁米里局研发的、更加大名鼎鼎的米-28“浩劫”直升机。

单座的卡-50“黑鲨”武装直升机(上)与双座的卡-52M武装直升机(下)

由于这两种直升机承担的任务高度同质化,性能上没有明显的差距,而技术路线又大相径庭,米-28延续了武装直升机典型的纵列式座舱布局、卡-50使用了激进的单座加弹射座椅尤其是共轴双旋翼设计,结果让苏联末期的航空工业部门彻底懵逼。到底是选择米-28这种有米-24打底、设计局与苏联陆军和苏联空军关系很好的型号,还是选择卡-50这种技术路线激进、在共轴双旋翼上技术积淀足够的型号,到苏联解体也没有定论。

米-24武装直升机(上)与米-28武装直升机(下)

但是,伴随着苏联解体,无论是卡-50还是米-28,这哥俩就都变成了“难兄难弟”,仅有的几架原型机频繁出没于巴黎航展这样的场合,和苏-30MK、米格-29SMT这样的型号一样,试图在国际市场上招徕生意。

卡-52武装直升机(近)与米-28武装直升机(远)

同时,这两个型号的总机所也在凭借手头可怜的资金,对现有的型号进行改进,结果米-28和卡-50又都同时推出了改进型,如米-28推出了具备夜战能力的型号米-28N,卡-50则在维持了共轴双旋翼基本布局的基础上推出了并列双座型卡-52“短吻鳄”,紧接着就是让苏联末期的“纠结”又重头再来了一遍。

卡-52与米-28

这种米-28和卡-50/52“相爱相杀”的结果,就是俄罗斯军队到最后干脆来了个雨露均沾,同时采购这两种直升机。

卡-52武装直升机(近)与米-28武装直升机(远)

当然,在具体的装备方向上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以米-28N/NM型直升机而言,既然它是大名鼎鼎的米-24“雌鹿”的后继型号,苏联陆军、苏联空军算是它的“老客户”,那么,当下的俄罗斯空天军比较中意的当然还是米-28N/NM“夜空浩劫”,在卡-50/52上就不那么上心,采购数量也相对比较少;

常被称作“阿帕奇斯基”的米-28武装直升机

而以卡-52来说,由于它的共轴双旋翼设计,早在苏联红海军装备的卡-27、卡-31型舰载直升机上就有过比较成功的运用,苏联红海军、俄罗斯海军也算是它的“老客户”,那么卡-52型直升机理所当然地大量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这两个型号算是在俄军中“达成了均衡”。

卡-31舰载直升机

从具体承担的战术任务上来说,卡-52在俄罗斯空天军、俄罗斯海军中,承担的任务也是有所不同的:在俄罗斯空天军中,由于前边有米-28N系列直升机打底,因此卡-52就相对“边缘化”一些,原本用来设计实施的反坦克任务和苏联末期设想的所谓“直升机歼击机”、使用空对空导弹歼灭美AH-64“阿帕奇”直升机的任务比重实际上都相当低下。

目前的卡-52在俄罗斯空天军直升机航空兵中实际上承担的是战场控制和目标指示职能,毕竟相比依然缺乏大型雷达的米-28,卡-52型直升机是可以在机身头部的雷达罩内安装一部Жук-А型毫米波雷达的。而当前正在研发的、准备装备给卡-52M的新一代“雷泽兹-V600”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强,据称可以探测到50千米外的单个装甲车辆目标。这使得卡-52系列直升机极其适合在米-28N编组中担负起战场环境感知,对地目标监视和作战控制等职能,靠一架卡-52为多架米-28N指示目标,起到的作用其实和美军装备AH-64E“阿帕奇卫士”之前,靠OH-58D和AH-64A混编作战、负责指示目标的OH-58D“基奥瓦勇士”比较类似。

而在俄罗斯海军战斗序列中,卡-52型直升机承担的任务又相对比较重要。毕竟俄罗斯海军不承担什么反坦克任务,对浅近纵深战术遮断也没什么要求,更不需要靠卡-52型直升机去为米-28N指示目标,因此卡-52在俄罗斯海军中承担的就是常规的制海打击类任务。

毕竟,从态势感知性能来说,卡-52使用的Жук-А型雷达对水面舰艇的探测范围足够,据称对单艘大型舰艇可以确保在200公里外发现,足够凭借自身的感知能力形成火控信号;

而从武器挂载能力上说,卡-52型直升机的挂载能力较强,除了可以携带C-8、C-13两种航空火箭弹,俄罗斯海军甚至还为它配备了X-35U“天王星”战术反舰导弹,可以打击200千米以外的大型舰艇,算是具备了一个基本的战术反舰能力。

总的来看,俄罗斯海军还是相对喜欢卡-52的,此次央视记者探访的阿尔谢尼耶夫厂正在批产的卡-52就使用了俄罗斯海军常见的浅灰色涂装,估计是为俄罗斯海军正在建造中的、预期在2024年左右服役的那两艘“两攻”准备的。

卡-52的舰载性能

不过,从卡-52的部分性能特点上来分析,也难怪俄罗斯空天军对它不怎么重视、反而是俄罗斯海军对它比较重视了。当然卡-52的总体性能是相当不错的,载弹量足够大,态势感知能力也足够强,使用共轴双旋翼设计也缩短了机身长度,对运作条件的要求也相对有所下降。

但是,它在性能上的痼疾也恰恰出在这个共轴双旋翼上,在空气动力学角度,这两个旋翼是有互相干扰的可能性的。根据俄罗斯方面测试的结果,据称卡-52在特定条件下实施的机动、尤其是上升向右急转这一动作时,两个旋翼就有可能“打架”,一打就玩完。同时,由于卡-52使用的共轴双旋翼还是比较老式的柔性旋翼而非刚性旋翼,旋翼在运转时的弹性扭转变形将进一步增加两个旋翼“打架”的可能性,这让卡-52这种直升机在实施战场机动时,其实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比如在飞控系统上是有边界范围的,在多少速度范围内不许实施上升急转机动。

这种性能上的限制在海军运用时,其实影响不大,毕竟海上运作武装直升机、尤其是使用武装直升机遂行航空制海作战时,对直升机的机动性要求并不高。火控雷达截获捕住,形成火控信号后把反舰导弹打出去就行了,至于后续的脱离动作到底是上升转弯还是水平转弯,能用到武装直升机的场合似乎也没啥区别。

但是在陆军航空兵(俄罗斯是空天军的直升机部队)的运用上就不行了,尤其是在近距离空中支援或浅近纵深反坦克任务中,武装直升机和对方地面部队交火距离很近,面临的敌火(自动防空系统或单兵便导甚至轻武器)威胁极其复杂。最典型的比如美军的森蚺行动,前出的“阿帕奇”和“支奴干”直升机在机降场附近几乎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很难时刻保持清醒,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做什么什么机动,这无疑将大大增加卡-52型直升机在战场环境下运用的危险性。因此,俄罗斯空天军目前只让卡-52直升机承担战场监视、目标指示和作战控制任务,不是没有原因的。

已经大批量装备的国产直-10武装直升机

因此,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伊万认为,卡-52型武装直升机从本质上跟中国陆军航空兵是有点“八字不合”的,尤其是它在机动性上的限制,让它不太适合用于承担重型武装直升机往往需要承担的反坦克和近距离遮断任务,更不用说咱们自己本来就有国产的直-10和直-19两种武装直升机的组合、已经把卡-52型直升机的“生态位”给“霸占”了;

折叠后的卡-52占用空间非常小

但从海军的角度来说,也许卡-52型武装直升机比较适合在某些特定船舶上的运用,其停机位投影面积也确实比较小,但它更适合承担航空制海、而非“由海向陆”进攻的技术特点。

网友制作的075搭载卡-52构想图

(图源:微博@大包00)

最后,大伊万觉得吧,对于央视记者探访卡-52工厂的新闻,咱们的心态还是直接放平,毕竟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当下的军贸领域,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除了战略兵器不能卖,基本上就没有不能卖的东西,卡-52也不例外。既然卡-52也能卖,那么让国外媒体记者过来参观一下,帮忙宣传宣传,也是卡莫夫局给自己“打广告”的一种形式,至于广告受众是谁,那,就不是咱们考虑的事情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