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国产版苏35?比歼16更先进的歼11D为何不能服役,这点是关键
11641

国产版苏35?比歼16更先进的歼11D为何不能服役,这点是关键

诺哈网2023-06-01 05:40:160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从俄罗斯引进了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在使用之后对其性能非常欣赏的中国空军,在1996年与俄罗斯签订了引进苏-27SK生产线的协议,并最终以此为基础衍生了国产歼-11系列战斗机。到目前为止,有包括歼-11A,歼-11B、歼-11BS以及最终的歼-16在中国空军中批量服役,其中又以歼-16出现的时间最晚,性能最先进,因此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目光。但鲜有人知的是,在歼-16之后,其实国内还出现了一款属于歼-11系列的多用途战斗机,那就是歼-11D,并且歼-11D的某些性能甚至超越了歼-16。然而,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歼-11D最终并没有进入中国空军服役,令人不甚唏嘘。

▲歼-16的名气非常大

2008年,国内在早期组装生产的歼-11A基础上,发展了仿制生产的歼-11B战斗机,但由于其研发理念以及当时国内航空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歼-11B的性能并不是那么令中国空军满意。因此,当时国内一方面在歼-11B的双座教练型歼-11BS的基础上,研制一款双座型多用途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歼-16。同时又在歼-11B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升级,开发了另一款单座型多用途战斗机,这就是后来少有人知的歼-11D。其中,由于歼-16项目的开展时间较早,过程也还算顺利,性能又相当优秀,因此获得了中国空军的青睐,之后就大规模服役。倘若按照沈飞原本的规划,歼-11D应该是与歼-16互相配合,共同在中国空军中服役,并利用高度相似的后勤保养体系,来降低两者的使用费用。但沈飞没有想到的是,歼-16最后反而成了歼-11D大规模生产的最大“拦路虎”。

▲歼-16与歼-11D相爱相杀

从表面上来看,歼-16以及歼-11D都带着多用途战斗机的名头,但两者其实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任务倾向。其中歼-16由于其双座设计,实际上是更倾向于对地和对海攻击。这是因为现代战斗机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但是在对地攻击时,由于需要飞行员操作的步骤比较复杂,同时,作战环境往往也比较恶劣,在只有一位飞行员的情况下,很容易两者皆失。因此,各国往往倾向于使用双座战斗机来完成这一任务,比如美国的F-15E、俄罗斯的苏-30SM等等。相比之下,单座型多用途战斗机则往往更多地被用于对空作战。此外,由于双座战斗机增加的座位及飞行员重量,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此也经常被技术水平不高的国家用于执行对空任务,比如中国空军早期引进苏-30MKK以及印度引进苏-30MKI时,都是如此,但单座型就鲜有被用于对地攻击的例子。

▲国内购买的100架苏-30MKK早期基本都作为制空战斗机使用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使得国内空军在歼-16批量服役之后意识到,其与未服役的歼-11D其实存在极大的任务重合,并随之衍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能用一款歼-16满足两种任务需求的话,又何必进行两款战斗机的生产,毕竟两者即使后勤通用度再高,总归不如一款战斗机来得更便捷。在意识到这种不利的情况之后,沈飞进一步加强了歼-11D的对空作战性能,不仅特意优化了其搭载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对空探测能力,同时又对歼-11D机翼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强化,机载空空导弹也全面升级,对空作战能力明显比歼-16高一些。沈飞希望赋予歼-11D这种歼-16短期不能拥有的先进作战能力,最终推动歼-11D的生产,以实现类似俄罗斯苏-35与苏-30SM的配合。然而最终这种配合最终并没有出现,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中国空军与俄罗斯空天军所面临的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

▲苏-30SM其实与歼-16有些类似

一方面,俄罗斯苏-30SM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在印度苏-30MKI的基础上,衍生的俄罗斯自用版本,性能都已经在为印度完善苏-30MKI时经历了长时间试验,属于没有什么技术风险的型号,并且由于为印度生产时俄罗斯已经有成熟的生产线,成本也不算高。而苏-35本身是俄罗斯航空工业集数十年经验于一身,最终将苏-27气动设计发挥到极致的型号,两者虽然都是在俄罗斯空天军、海军中服役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性能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反而能互相配合。最重要的是,俄罗斯苏-57隐身战斗机长期无法服役,面对美国F-35隐身战斗机越来越大的压力,俄罗斯空天军需要苏-35这种先进型号来挑起大梁。相比之下,歼-11D的性能比歼-16先进得有限,成本也没有优势,而且当时歼-20隐身战斗机项目进展的比较顺利,也不存在需要对空性能优秀的歼-11D来担当主力的状况。

▲苏-35是俄罗斯空天军目前的核心

最终,随着国内在2015年末正式从俄罗斯引进24架苏-35战斗机,歼-11D最后的紧急备份作用也彻底失去,虽然苏-35本身并不是特意针对歼-11D而来,但在购买24架苏-35之后,中国空军中再也没有歼-11D的位置。因此,歼-11D在完成了多次试飞,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验证之后,作为技术验证机被冻结。当然,打碎歼-11D最后生存希望的苏-35,最后也没有像俄罗斯期待的那样大规模进入中国空军。在2016年末,国内歼-20的性能开始成熟,并逐渐成为中国空军的绝对核心,而中国购买、改造苏-27系列战斗机的历史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歼-20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近年的最大成就

虽然歼-11D最终并没有大规模服役,但并不能认为国内在其身上投入的资源就是完全浪费。由于歼-11D本身是从歼-11B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的版本,其设计性能也基本得到验证,因此,完全可以用来对已有数百架歼-11B进行改进。当然,由于成本以及歼-11B本身设计水平的影响,使得歼-11B并不能达到歼-11D的高度,但对于目前仍然需求海量第三代半战斗机的中国空军和中国海军航空兵而言,这种改进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假以时日,以歼-11D技术进行改进的歼-11B,势必会代替没能在中国的天空中翱翔的歼-11D,守卫着这片两者都热爱的土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