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神雕”“吉祥鸟”?中国军民机命名规则,有哪些亮点?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北京时间7月2日中午,俄乌军事冲突已爆发128天。
昨天:俄军近坦90师某团战斗队在夺占上卡米扬卡后,分为两路,一路向北进攻佐洛塔里夫卡、一路向西进攻新卡米扬卡。至昨日日终时分,俄军部队前锋已经冲到了离塞弗尔斯克仅6千米左右的位置上。此外还有消息指出,在塞弗尔斯克以北待机的俄军近20集摩步3师部队,也出现了渡河进攻的迹象。这意味着我们期待已久的、从北顿涅茨克河北岸向乌军防线侧翼挥出的重锤可能要到来了。
当然,在这之前,卢甘斯克人民军摩步4旅、车臣国民近卫军“阿赫马特”特战支队,已经从利西昌斯克以北的北顿涅茨克河河曲部位完成了渡河。昨日日终时分,这支渡河部队连续夺占了在五月初争夺未果的普里维利亚和希皮利夫卡,兵锋指向乌克兰军队在利西昌斯克以西接近地守备的最后一个据点、著名的比洛戈里夫卡。同时,更多的俄军部队和卢甘斯克人民军已经冲进利西昌斯克市区,对城市的进攻战斗已全面展开。
综合战况,大伊万的观点,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突出部战役,在经过了一个月的交战后,目前已经几无悬念。而如果俄军近20集摩步3师能够从北顿涅茨克河实施渡河,和西进俄军协同夺占塞弗尔斯克。那么,也意味着乌军在斯拉维扬斯克配置的两条主要防御地带,首先就被击穿了一条。这可能会进一步劣化乌军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整体防御布势,总之,战况值得关注。
首次公布中国军民用飞机命名规则
除了目前还在进行中的利西昌斯克之战,昨天最大的新闻,大概就是航空工业在北京举办的品牌与社会责任专题活动中,公布的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军用飞机产品的品牌命名规则了。
歼-16首次得到官方命名:潜龙
根据航空工业公布的命名规则:中国空军、海军的军用飞机中,战斗机以“龙”为主要命名,比如歼-20“威龙”,歼-10“猛龙”,歼-11和歼-16型战斗机也首次得到了官方命名,被分别命名为“应龙”和“潜龙”;
不过,FC-31和歼轰-7这两种型号的飞机、验证机,由于先前已经有了“鹘鹰”和“飞豹”的命名,此次没有得到重新命名,而是延续了先前的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舰载机,空军航空兵的战机普遍采用了“龙”为主命名,而海军舰载机则采用“鲨”为主命名。比如著名的歼-15“飞鲨”,但暂时不清楚下一代海军舰载机到底怎么命名;
在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作战支援飞机上,预警机统一得到了“千里眼”的命名,在命名后面直接后缀型号名称,比如空警-200就被称为“千里眼-200”,那自然空警-500就得到了一个“千里眼-500”的命名;
以运-8、运-9平台为基础研制的高新机也分别得到了各自的命名,比如反潜巡逻机就被统一赋予了“海雕”的前缀,通讯对抗飞机等机型得到了“雷电”的前缀;
在教练机的命名上,空军和海军的教练机,命名全部以“鹰”作为前缀。如教练-9“山鹰”,教练-10“猎鹰”,此外教练-8和初教-6也首次得到了官方命名,分别被命名为“雄鹰”和“雏鹰”;
最后,战术通用类直升机得到了“神雕”前缀,如直-20民用型就被命名为“神雕-20”,而军用武装直升机则被统一命名为“霹雳火”,如直-10被命名为“霹雳火-10”,直-19被命名为“霹雳火-19”。
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毕竟军用直升机之前已经有了统一的命名格式,那就是用水浒人物进行命名。此外,还有民用直升机的“吉祥鸟”命名格式。(猛地一听,咋有点像买皮鞋的……)
如何看待这套命名规则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航空工业此次赋予军用机型的命名呢?大伊万认为,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进步吧。毕竟,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军用民用飞机的命名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歼-12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左右,中国制造的所有军用飞机,几乎都是没有名称的,装备部队后只有型号编号。比如歼击机就用“歼”字开头,强击机就用“强”字开头,轰炸机用“轰”字开头,电子战机和侦察机用“电”“侦”开头,后面加上数字;唯一一个存在过名字的机型,是当年由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发的歼-12型战斗机,该型战机由于机体轻小,在叶剑英元帅面前进行了飞行展示后,被称为“空中李向阳”。
可以抛投“狂飙一号”氢弹的强-5甲
那个时候,中国制造的战斗机、强击机的名称,都是西方国家给起的,当然以北约的命名规则:战斗机只要给一个“F”开头的单词,强击机只要给一个“A”开头的单词就行。这使得咱们制造的军用飞机不少名字起得都比较难听,比如歼-7战斗机,北约直接套用了米格-21型战斗机的命名,称其为“Fishbed”(鱼窝);强-5攻击机,北约甚至懒得给它想强击机的代号,而是称其为“Fantan”(番摊,一种两广地区的赌博);歼-8战斗机也不例外,被北约给了一个“Finback”(长须鲸)的绰号,大概是因为歼-8的长度非常长,像一条大鲸鱼在天上飞一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后期,1988年的英国范堡罗国际航展,1989年的巴里布尔歇国际航空展,中国航空工业破天荒地拿出了两款新锐机型参展:其中,1988年的范堡罗航展,我们拿出了当时甚至还没有完成首飞的歼轰-7型战机模型;1989年的巴黎航展,我们甚至拿出了歼-8II和强-5C这两款飞机的实机参展。
1989年歼-8II参加巴黎航展
当时歼-8型战机的这个“长须鲸”的绰号听起来十分不雅,而歼-8II又被北约直接给了一个“长须鲸II”的绰号,听起来不仅不雅观还很敷衍。因此,当时咱们赋予了歼-8II一个“空中美男子”的称呼,后来类似的称呼又被赋予给了运-7,称其为“英俊少年”。
当然,运-7“英俊少年”的说法很快就没人再提了,倒是“空中美男子”的说法被延续了下来,而且还在军迷群体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把“美男子”和当年的著名帅哥蔡国庆联系在了一起,歼-8II型战斗机干脆被称为“空中蔡国庆”。
在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空军、海军的主战机型,真正有官方命名、而且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只有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一种。不过,伴随着歼-10、直-10等型号机型的出现,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波型号发展的“小高潮”,相关的机型命名也在逐渐步入正轨。
比如歼-10型战斗机,和同一时间出现的、用于出现的FC-1战斗机被分别赋予了一个“猛龙”和“枭龙”的命名,基本奠定了歼击机以“龙”命名的基调;
而直-10和同一时间段出现的直-19型侦察直升机则被分别命名为“霹雳火”和“黑旋风”,基本上典型了直升机以水浒人物命名的基调;
随后出现的轰-6K型战役轰炸机,则被赋予了一个“战神”的代号,又奠定了轰炸机的命名基调,更不用说被分别命名为“山鹰”和“猎鹰”、奠定了教练机命名基调的两款高教机了。
以上的命名基调,等到2010年之后,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制机型大量出现后,全部得到了延续。比如歼-20就被命名为“威龙”,直-20直升机被命名为“入云龙”,轰-6N型战略轰炸机被命名为“雷神”。
另外,新出现的运-20型大型运输机则得到了“鲲鹏”的命名,而ARJ-21-700型支线客机则得到了“翔凤”的命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航空工业的机型命名,从无到有,从分散、临时到正式命名,再到目前彻底形成正规的命名体系,也算是走过了一条非凡的发展道路。
歼轰-7“飞豹”就是极少数,在此之前就被大家广泛接受并牢记的命名。
当然,所有的机型命名,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不仅仅是官方有命名,民间也有命名。这些命名能否真正流传开来,主要还是看哪一个命名真正朗朗上口,能为广大部队指战员和民间军迷接受,这对于中外的军机来说都是一个道理。
比如最典型的:F-14型战斗机,研发方诺格公司一开始想了很多威猛的猫科动物来配这款强大的舰载机,但最后,只有那个貌不惊人的“Tomcat”(雄猫),一直伴随着F-14战斗机,也成就了这只“大猫”的威名;
又比如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你看现在国内有哪个军迷说它“超级大黄蜂”或者“超黄蜂”的……几乎所有人对它的称呼,都是那三个字:“超级虫”或者“塑料虫”,还有目前最新型的F-35“闪电II”被国内军迷戏称为“肥电”,其实这都是一个道理。
总的来说,中国航空工业赋予目前的研制机型以正式名称,这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也算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们能够早日看到“威龙”、“猛龙”、“潜龙”战斗机在珠海精彩的演出。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