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朝鲜成功试射“火星17”洲际导弹,性能不输东风-41?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期,在几乎没有提前流出任何消息的情况下,朝中社对外表示,成功试射了“火星-17”弹道导弹,并表示“火星-17”在最新一次试射中,最高飞行高度6248.5千米,横向飞行距离1090千米。而这两个数据在公布之后,瞬间引发全球震动,在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也表示“火星-17”是此次试射的两个关键数据,证明其理论上最大射程约1.3千米,理论上已经可以称为洲际弹道导弹,甚至已接近我国东风-41的射程。然后就在舆论中引发了两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一、“火星-17”为何能飞得那么高?二、射程仅1090千米的“火星-17”,为何能在理论上成为洲际弹道导弹?
▲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说,如果不是多家权威媒体公布数据,可能很多人在见到这个飞行高度的第一眼,会认为这个数据引用错误。但事实上,这个数据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是由于传统观念,或者说传统描述的方式,而引发的一种误解。在流传较广的各种影像资料中,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升空时,往往与周围的大气剧烈摩擦,伴随而来的是滚滚浓烟,甚至是烈火灼烧。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普遍感受到地心引力的直接影响,使得向上飞行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体型较大的飞行器来说,但事实上,这种事情是要按照飞行高度决定的。
▲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外表漆黑的神州十二号返回舱
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区域,确实有大量气体包裹,也就是常说的大气层,但大气层的厚度是有限的,并且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变得稀薄,在距离地球表面100千米处,大气密度仅有地面的200万分之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卡门线。弹道导弹在这个卡门线之上飞行时,空气摩擦带来的阻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其飞行速度能够摆脱地球引力,也就是超过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就可以继续向前飞行。这就是“火星-17”飞行高度能够达到6248.5千米,同时也是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一定要穿越大气层飞行的最直接原因。因为在越过卡门线之后,弹道导弹想要保持高速飞行需要的能量,远远小于在大气内层飞行的消耗,换句话说,这时以较少的燃料,就能保证较大的飞行速度和较远的飞行距离。
▲刚刚发射的“火星-17”
在认识到“火星-17”达到6248.5千米的飞行高度,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后,随之衍生的一个问题就是,“火星-17”为何要以这种罕见轨迹飞行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朝鲜要通过这种飞行方式,来验证“火星-17”发动机和火箭燃料的可靠性。事实上,从之前多国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经验来看,想要真正验证一款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性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能够满足10000千米以上的飞行距离需求。因此,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导弹在本国疆土上发射,最后弹着点位于国际海域,通过提前布设的一系列监测装置和早有准备的远洋舰队,打捞弹头数据舱,以验证飞行轨迹的合理性。
▲实弹试验是检验性能的最好方式
比如说,我国为保证东风-5第一次洲际发射试验,前后准备了十余年时间。包括051型驱逐舰、远望系列测量船,甚至花费不菲外汇从法国引进的“超黄蜂”舰载直升机等项目,最直接需求就是为了保证,东风-5超远程发射试验的测量和数据舱打捞,代价不可谓不高。当然,一旦这种超远程试验成功,其收益也足以将此前支付的所有代价全部收回。
▲051型驱逐舰建造的最直接需求就是配合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而对于朝鲜来说,其疆域显然不足以满足试验需求,同时海军力量也无法支持前往远海打捞数据舱。换句话说,在最有效、最可靠,同时也是花费最大的方式,很难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飞行高度,延长飞行时间以验证导弹性能,同时弹头着点距离国土较近,处于自身控制之内,就是另一种权宜之计,基本能够满足验证弹道导弹发动机和燃料,在长时间飞行下可靠性的需求,也是此次“火星-17”发射的最直接目的。事实上,外界之所以对于“火星-17”的6248.5千米高度感到疑惑,是因为在这几十年中,除了朝鲜之外,很少有国家使用这种方式,验证自身远程或洲际弹道导弹飞行特性。
▲美国经常通过发射“三叉戟”弹道导弹检验性能
而外界最常见的,使用这种高顶点飞行轨迹的飞行器,一般是运载火箭,其向太空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甚至是空间站等外界更熟悉的装置时,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比如说我国在2021年6月3日发射的风云四号B卫星,就是在运载火箭的运输下,抵达距离地球表面3.58万千米的高轨道静止卫星,与之前发射的风云四号A卫星,一起在遥远的距离上与地球同步运动,保持相对静止,可以有效监控地球约1/3的区域,是国内预警各类恶劣天气的关键装备。现实正是如此有趣,明明是一条科技树点出来的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其中运行高度距离地球3.58万千里的高轨道卫星无人问津,但当弹道导弹飞行高度达到6248.5千米时,却引起外界一片哗然。
▲风云四号B卫星效果图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后,第二个问题自然也就没有困难。“火星-17”既然可以向上或者说向太空外飞行6248.5千米,那么其如果将这种短而高的轨道,变成常规弹道导弹低而长的轨道,在理论上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不过,由于向太空外飞行的难度,明显高于横向飞行,因此,关于弹道导弹向太空外和横向飞行距离的转换,有一个经典的“二分之一定律”,也就是说,向太空外飞行的高度,一般是平飞距离的1/2。那么对于“火星-17”来说,其6248.5千米的飞行高度,大致可以换算成1.25万千米的射程,再加上原本就有的1090千米射程,这就是“火星-17”理论最大射程1.3万千米数据的由来,从理论上来说,甚至距离我国东风-41的1.4万千米射程只有很小的差距。
▲东风-41是重要的世界和平基石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火星-17”目前只是在理论上具备了相关潜力,实际上距离跨越这一步仍然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现代生物学认为,一个成年男性如果能够以合格线之上的速度,驱动自身数十公斤的身体奔跑,那么在理论上是具备徒手或使用简易装备,与中体型甚至更大体型猛兽搏杀潜力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却屈指可数,背后的原因在于,潜力是一回事,但真正与野兽搏杀时,充分的耐心、强悍的心理素质、饱经训练的搏杀技巧,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火星-17”也是类似的道理。
▲体型庞大的“火星-17”仍有很多不足
“火星-17”要想真正成为一款洲际弹道导弹,在远程飞行阶段需要的姿态控制,能规避导弹拦截系统的分导式弹头,甚至是相应的隐身技术,更加先进可靠的燃料,都是需要完善的地方。说得更简单一点,潜力毕竟只是潜力,“火星-17”一天没有真正完成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实验,那么,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在谈判桌上获得的筹码,自然就不能与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同日而语。因此,依照此次“火星-17”发射时的表现,确实足以将朝鲜推入,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最有可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范畴。但后续衍生型号究竟是否会真正成为,与东风、白杨、民兵并列的世界和平基石,还是只能让时间来验证。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